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重视责任感教育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还是从德育必须遵循青少年的品德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责任感的培养都应该是当前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具有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成为现代人的标志,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因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族振兴的需要,更应是学生成才的基础。科学态度,进取精神,创新能力,都是优秀人才可贵的品质特征,但离开了责任感,这些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聪明才智,只有根植在强烈的责任感的沃土里,才能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们学生的责任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一、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当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过分疼爱,使他们缺乏生活的磨练。他们意志薄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要求高而多,对自己要求低而少,责任感严重缺失,其具体表现是:(一)环境卫生不顾及公众利益:早上校园打扫得很干净,可是到了傍晚或周末,或在行人稍少的地方,总是有一些学生在边吃边1扔,干净的校园又二次污染。(二)消费娱乐不考虑父母的负担:个人消费攀比成风,服饰成人化、高档化,问家里要钱“狮子大开口”,“逃课”进网吧玩游戏。(三)家庭生活不懂得体谅家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做家务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事,有些学生衣服甚至内衣袜子都不洗。(四)学习上抱着为父母或是为老师而学的态度:没有动力,没有目标。甚至认为是家里人“逼”了才“不得不上学”,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反正自己本来就不想学。(五)人际关系上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不懂谦让,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从不反思自己……二、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状是由于以下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一)社会因素。受市场经济下多元价值观,尤其是消极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优良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效应正不断被削弱,促进部分学生形成了只关心自己、追求个人私利,只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思想。(二)家庭因素。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部分家长把父母之爱都集中到仅有的一个或两个子女身上,溺爱代替了教育,责任的教育实际上成了真空。2(三)学校因素。在当今激烈的生存竞争大环境中,社会、家长、学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焦点集中到能否考得上重点大学,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及培养受到了弱化。(四)个体原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父母百般疼爱,他们这一代人没有真正经历过什么艰辛生活的历练。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只是索取,不讲回报。三、解决的对策(一)教师的示范是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榜样。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对各方面还并未十分成熟的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家长希望孩子受到一流的教育,多学一些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明确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义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做人”是最为关键的。教师“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为”。班级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而管理这一环境的班主任,当然就发挥着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首先应当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和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要处处给学生以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平时,我坚持每天7:00以前走进班级,每天下班级不少于五次,认真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3以我的言行,默默地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二)开展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各项专题活动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