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工区域活动——《创意瓶子》活动反思设计思路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基于此,我们结合本班特点,开展了“小节约大用场”的主题活动,环保和节约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在“怎样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活动过程中,最初关注到的是班里的一些废旧光盘和废旧纸杯,师生商讨后进行了废物再利用,制作了光盘小动物,纸杯小花等布置到主题活动墙。变废为宝的神奇变化,使孩子们初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于是在接下来的区角活动中,我们不断地增添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废旧毛线、彩带、编织坊织过的彩带……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废旧物品,发现他们收集最多最感兴趣的就是塑料瓶子,于是我们便制定了创意瓶子美化环境的活动内容。活动反思《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美。瓶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所以幼儿兴趣较浓,在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对瓶子进行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活动性原则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各种废旧瓶子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瓶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由创作;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二)相互渗透的原则《指南》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就坚持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如: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提高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和幼儿探讨辅助材料的使用,“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瓶子”?彼此间的语言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装饰制作不同的瓶子,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号召幼儿搜集各种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准备辅助材料——制作纸浆,又巧妙涉及到了科学领域。(三)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尝试、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纸浆的运用。孩子们在探索瓶子装饰的过程中,发现利用彩色纸浆装饰非常漂亮,都想尝试着做一做,于是在辅助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孩子们先进行了纸浆的制作,学会了制作纸浆,再次激发了他们下一步装饰瓶子的兴趣,同时多样的辅助材料,如记号笔、颜料、毛笔、毛线、纸带……到底能装饰出怎样的瓶子效果,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有不同,也让他们对自己和同伴的创作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总之,本次活动紧紧围绕《指南》精神,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调整延伸活动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旧瓶子以外,还有很多废旧物品也可以收集起来做成许多好玩有趣的东西,那么小朋友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环保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