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一)课程内容1.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故事。3.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二)活动建议1.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因何发生,为何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带来什么后果,帮助他们把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2.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从中归纳出不同的类型,并分析其分败的原因。可指导学生选择某一主题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辩论。3.根据教学进程,选择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组织学生讲述其生平业绩,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一、教学目标1.列举鸦片危害,描述林则徐禁烟相关史实,学会正面评价林则徐禁烟作用。2.通过信息获取、比较、整理,区别英国发起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3.复述鸦片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关天培壮烈殉国事迹,解释说明清政府战败的原因。4.列出《南京条约》内容,判断战争和条约的性质。通过获取信息、加工整理,归纳等活动,分析战争失败和条约签订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5.通过对此段历史中华民族面临深刻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体验,初步形成历史发展危机意识。认同林则徐和关天培的报国情操,初步树立国家发展责任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析战争失败和条约签订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2.难点:分析战争失败和条约签订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三、教学策略1.板块式教学设计策略。以逻辑顺畅的四大板块紧扣主题,设计教学流程。2.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呈现直观、有说服力的史实,设计思辨性、开放性、层次性的系列设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3.演示讲述法。在战争概况板块中运用,省时高效。5.学习策略:自主阅读、生生合作、探讨学习、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讲述:蚂蚁伸腿绊倒大象是个笑话,但在19世纪中期,类似的情景却真实的发生,那就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出示相关材料,设问导入课题:英国为什么要发起这场战争?它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为什么看似小小的英国会击败庞大的中国?战争的失利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将通过《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来解析这些问题。审视当时中英之间国土、人口、战时兵力投力的材料,对比战争结果,产生疑问。差异的悬殊与结局的反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疑惑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新课教学(30分钟)(一)战争缘由英国为何发起这场战争呢?1.让学生带上述问题自主学习书本88页第二段至89页正文第一段第一行。学后,问:中国称之为“鸦片战争”,战争的爆发与鸦片有什么关系?2.讲述:英国人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这又是为何呢?出示两则英国史料,问:以上文件揭示英国发起这场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3.问:有人认为: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有这场战争。这一观点你认同吗?说说理由。在识别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之后,追问鸦片战争的性质。4.问:林则徐查禁鸦片,毕竟给了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到底做得对不对?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阅读课文,运用书本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英商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解读两则史料,推断出英国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做出判断,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回答并做好笔记。做出判断,运用书本内容以鸦片的危害来说明虎门销烟的正义性。在此过程中体验情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此方法可简化鸦片危害这一学生已有知识。前三问题紧扣战争缘由,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通过书本知识学习、材料解读和问题辨析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最后一问引导学生说出鸦片的危害,并获得情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运用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国际禁毒日等材料进行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和形成态度价值观。(二)战争概况教师指“战争形势图”,配合相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