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诸暨湄池中学屠辉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运球、双手传接球,新授课的第一节课,本节课所学的“双手传接球”是篮球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技术动作。只有学习好传接球技术,才能把篮球其他技术很好的连接到一起。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双手传接球”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通过集体的模仿练习到由简到难、由慢到快的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再到实战演练,学生基本上对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的技术动作有了基本到深入的了解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运动能力。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男生具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基础与控制球能力,学习兴趣较好。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练习兴趣,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灵活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努力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理解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努力使85%—90%以上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传接球的兴趣,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五、教学重点、难点:【运球】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传球】重点:伸臂、翻腕、拨指的动作方法。难点: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的有机结合。【接球】重点:伸臂、迎球、手放松,接球、后引、有缓冲。难点:迎球缓冲的有机结合。六、教学结构1、准备部分: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根据冬季体育课的特点本节课运用了各种跑动练习、篮球徒手体操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机体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达到热身目的。2、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采用直观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创设情景等等方法,使学生建立“运球、传接球”的动作表象,通过学生抢运球游戏、单人徒手传接球练习、学生双人传接球练习、不同难度组合练习,传球比赛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传接球”的基本动作,培养了学生传接球配合默契能力。达到所预计教学目标3、结束部分:学生进行放松,不仅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而且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达到了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目的。七、教法与学法的选择(1)教法:直观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创设情景等教法。(2)学法:观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八、场地、器材:篮球场、篮球若干九、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平均心率100-120次/分练习密度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