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感动付诸行动老师、同学们:早上好!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体会感动付诸行动”。“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不久前于央视播出。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黄旭华;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刘盛兰;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令人震撼的正能量。今天时间关系,我只介绍其中一位,他就是方俊明(其他人物的事迹大家可以在综合楼下办公室喷绘的宣传栏中仔细阅读)。方俊明,男,56岁。1985年8月,28岁的他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方俊明救人当年,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他。2013年,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推选他的其中两个理由是:1.余秋雨说: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2.时文朝说: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在社会这个简单而又充满内涵的舞台上,其实“好人”离我们并不遥远!看到老人摔倒,究竟扶还是不扶?2月16日,微博上一组女孩扶起摔倒的老人,并擦拭伤口的照片,为寒冷的冬日注入了一股暖流。女孩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老人摔倒,我扶!而这位被赞为“最美福州女孩”的就是我们同学们的同龄人——福州铜盘中学初一(8)班的林淑枫同学。然而,当网友上传现场照片上微博后,也有网友表示这是做秀和炒作。林淑枫同学却是这么说的:“我们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我的学校支持我,我的老师、同学和家长理解我,我不怕误解,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要去帮助,不是每个老人都会讹人的,这件事,我的同学们也都做得到!”正如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中那句发人深省的话:“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给方俊明的颁奖辞是这么写的: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荣誉可以迟到,英雄终有归处。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感动者,感而动之。感动之后是行动.《感动中国》节目的社会价值并不止于感动,心灵的震撼最终还要付诸实践,而道德良善的人文关怀还需你我共同行动。行动,并不是要我们因为还有贫困的人而绝食相助。上善若水,我们今天的纪念更加强调中华传统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厚德载物,我们今天的聚焦更加懂得道德的行动力不仅要靠自省与慎独还要依赖社会的约束与促动。只有舆论、制度、法律来共同构筑向上的合力,我们才会信心满满地期盼一季又一季感动中国的中国故事!用人生写好中国故事,写好中国人的“心灵史”,不仅靠感动,还要靠行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