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主题意愿画:《快乐的鱼儿》案例描述:在一次活动:主题意愿画《快乐的鱼儿》时,开始,我引导幼儿回忆有关鱼儿的经验:你们看到过鱼儿吗?你看到的鱼儿长得怎么样?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椭圆形的身体,身上有鱼鳞,有小尾巴,还有一些小幼儿讲了鱼儿的一些更为细微的特征如鱼鳍、眼睛等。我再次引导:故事中鱼儿做了哪些好事?(早上老师讲过有关鱼儿的故事)除了这些,鱼儿还会帮小动物做哪些事呢?帮助乌龟找到妈妈、帮小虾找食物吃等等,看得出小孩子思维很活跃活动也很投入。于是我提出要求:鱼儿为大伙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伙都很感激它,于是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做好事的鱼儿画张像。接着我就“放手”让小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我鼓励幼儿说:试着画画看,画错了也没关系;你们刚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画呀;由于这一活动之前我教过鱼、乌龟、小虾、鸭子的画法,于是我就一走到他们身边引导提示:你觉得鱼儿会做哪些好事呀?对呀,那你就可以画鱼儿帮乌龟找到妈妈的情景呀,你可以画鱼儿帮小虾找食物呀,好可以帮助迷路的小鸭子送回家。在我的启发下,幼儿纷纷呈现出生动情节,有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而后,我组织幼儿讲评作品,幼儿兴奋的交流了“快乐的鱼儿在干什么”案例分析本次活动我放手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启发引导支持,有效的发挥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当然之前,幼儿必须要有绘画的形象基本技能基础,结合幼儿想象,表现出画面内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纲要》提出:“要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因此本次活动大胆的放手。以回忆的形式让幼儿构造快乐鱼儿的画面,有个性的创造。在本次美术活动中教师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因为孩子心中所思、所想、所创造正是通过美术基本技能这个表现手段来体现的。课程改革的今天,我认识到活动中教师语言的魅力。鼓励幼儿大胆画,引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而且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