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年级六科目语文单元第二单元(总第至节)中心发言人教案使用者危文意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课题6《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4.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思路个人补充调整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谈话有关春节的事物。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出示学习目标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自主学习。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小组学习交流本课的生字新词。3.交流汇报。读生字,理解词语。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三、感受年味出示学习目标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1.自主学习。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三、领悟表达特点出示学习目标三: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1.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2.小组交流。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3.小组展示汇报。老师总结: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课题7*《藏戏》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藏戏面具图片。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思路个人补充调整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2.板书课题二、读文,理清思路出示学习目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