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奏响爱的和弦》教学设计【课题】:《奏响爱的和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1.教材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及知识点:懂得爱与被爱是相辅相成的;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本节内容属于教材中较简单的章节,考点较少,但对学生行为的培养意义重大。2.使学生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将这种精神和品质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知识目标:懂得怎样去助人为乐,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养成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懂得爱和被爱是相辅相成的。【方法指导】: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以感受为主,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视频。2、师提问:看完视频,你有何感想?3、师言:同学们,爱是美德,爱是桥梁。我们怎样才能将爱化作行动,助人为乐,奉献社会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引出课题)4、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5、检查预习自学。(全班交流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收获和生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二、突破难点升华能力◎活动一:用心感受爱与被爱。1、感悟故事。(多媒体出示)2、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活动一。要求:先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再小组内讨论,班级展示。(围绕重点)3、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出评价:一个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爱,爱父母、爱朋友爱同学等。因为,只有学会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才能得到人间真正的爱。所以说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与被爱是相辅相成的。过渡语:语言上一旦有了爱的名义,那我们就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活动二:将爱心化作行动。★行动一:乐于助人1、思考、讨论导学案“合作探究”活动二中的(1)、(2)两题: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要求:重点展讲探究中的问题;声音洪亮、展示流畅、大胆质疑、公正评价。)3、多媒体展示有关助人为乐的图片,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人与人间需要互相帮助。★行动二:参加公益活动1、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活动二中的(3)、(4)两题。2、学生互相交流,组内小展示,全班大展示。(突出中心,揭示主题)3、教师补充小结并出示相关幻灯片,促使学生更好的付诸于行动中,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我们生活的社会也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行动三: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人民、社会、全人类。1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活动二中的第(5)小题。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要求:重点展讲探究中的问题;声音洪亮、展示流畅、大胆质疑、公正评价。)2、幻灯片出示“抗震救灾”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爱是没有国界的。)3、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学科长长评价:(1)教师出示有关公益活动的资料,学生完善笔记。(2)出示幻灯片“抗震救灾”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的生活需要爱心)(3)教师明确“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爱,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爱心,而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合作更需要爱心。三、回归生活学以致用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将爱化作行动?四、巩固应用搭建平台1、各组组长自由抽选题目:2、各组对所抽选的题目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单项选择:(要交流选择答案的原因):1.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是说()A.只要爱他人不爱自己和亲B.爱人就是爱己,敬人就是敬己C.作为人应当知道尊重别人D.爱人就是一直都爱的人,敬人就是一直都尊敬的人2、下列行为中,能够表达我们青少年爱心的有()①为父母的生日送上一份祝福②为遭遇不幸的同学送上一句体贴的问候③对沿街乞讨的老人给予帮助④对素不相识的人给予帮助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