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德城区第二次练兵考试历史试题(5月17日)一、选择题1.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2.《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融合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鱼为主③饮茶之风盛行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各组关联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落伍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一位老爷爷出生在19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D.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7.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8.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9.“我们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是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A.人民英雄纪念碑B.淮海战役纪念馆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1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时代的风貌。观察下面两幅照片,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结论是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B.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C.由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趋向思想解放,个性凸显D.反映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11.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发表的《终战诏书》说道:“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交战已阅四载……”这段内容的错误在于①抹杀了战争的实质②推卸战争的责任③模糊概念,否认对中国的侵略④“终战”表明日本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投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南北战争结束分裂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3.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