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分析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作为老师,并非只要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就行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篇课文,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一、学生的自然情况姓名:朱宸邑性别:男年龄:7岁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三、有关资料的调查朱宸邑同学今年8岁,父亲又忙于自己的工作,母亲生病,经常进医院。没有对他进行管教,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使他养成了自由散漫、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基础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四、个案分析针对朱宸邑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几乎没人管教,缺乏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凡事随心所欲,家人没有能力管教他,过于放纵,使他生活在很松弛的生活状态中,这样容易出错事,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2、在班级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我已经不行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3、鼻炎较严重,晚上睡不好觉,白天经常睡觉。由于家中无人能有时间管他,所以经常迟到,基本上不能完成早读任务。五、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父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多关心孩子,即使是多聊聊天,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有帮助的。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二)、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朱宸邑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最担心的是什么。多表扬他做的好的地方,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虽然朱宸邑的成绩很差,但他只是一个孩子,也是需要老师的关心的。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三)、在师生间、同学间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