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2)匈牙利改革的背景、措施、结果。(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4)识读图片“苏共‘二十大’”“卡达尔”等图片。2.重、难点:(1)重点:苏东改革的概况。(2)难点:苏东改革的原因及影响。1、东欧有哪些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波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巴尼亚、南斯拉夫。2、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只好照搬照抄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建设方面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政治体制方面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中,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总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阻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对_______时代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2.内容:(1)政治:批判个人崇拜,加强___________,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2)经济:改革_________体制,减少中央集权,增加地方_______,采取措施发展工农业生产。3.评价:(1)取得了一些成效,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由于_______的连续失误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带来了许多问题。斯大林民主和法制计划经济自主权政策上二、匈牙利改革1.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匈牙利照搬_____的模式,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2.开始:1956年底,以_______为首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实行改革。3.特点:把_______________同匈牙利本国的特点相结合。4.内容:(1)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_,加强法制建设。(2)经济上。①实行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②扩大企业_______,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③放慢_______发展速度,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改善人民生活。5.结果:取得一定成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苏联卡达尔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集中制计划管理市场调节自主权重工业曾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开始:1985年,戈尔巴乔夫按照“_______”进行全面改革。2.内容:(1)经济:加速发展_________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改革效果不佳。(2)政治:提出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渡,进行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3)外交:开展“___________”,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幻想得到西方大量经济援助,实行妥协和退让。3.结果:非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新思维社会主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思维外交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已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势在必行。戈尔巴乔夫改革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究主题】苏联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顾历史】材料一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反映苏联经济发展的漫画。材料二材料三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从此,苏联开始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探究思考】(1)结合材料一,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弊端日益暴露,严重制约着苏联经济平衡发展。(2)结合材料二,分析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答: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政策上的连续失误和不切实际的做法等。(3)结合材料三,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概况。答:首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面对经济改革的停滞不前,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1988年,进行所谓的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与国内改革同步,还开展“新思维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