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理论修养,学会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宁夏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学习心得宁夏银川市教科所仇千记一、聆听专家讲座,提升理论修养2014年8月—2016年5月,“宁夏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班”在教育厅的策划下完成了几个阶段的学习,如期结业。作为一名学员,自己先后聆听了十几位区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回头梳理,有张晓兰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有王玮光的《特级教师的修养与境界》,有靳岳斌的《在不断追问中追求教育境界》,也有李志厚的《教学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有陈大伟的《语文观课议课的新探索》,也有刘旭东的《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推进》。还有教育厅根据学员需要,临时邀请了北京实力派专家陈琳教授讲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取向与引领》等等,这些讲座内容切合当下国家教育新政,透彻分析各种现象,认真提出教育对策,为我们所有学员扩大了视野,解答了疑惑。一方面从教学理论上得到了提升,拓展了工作思路,促使自己反思平时专业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听专家讲座,也是印证自己平时一些观念和做法的过程,也给自己的工作寻求到了一些理论支撑和权威支持。比如听王玮光所长的《特级教师的修养与境界》讲座,除了洞明、开窍之外,还有印证与壮胆。自己做了教研员后,有时也去亲自做课,后来同办公室一位老教研员强烈反对教研员亲自做课,他说我们就是教练,你看哪个教练亲自上场比赛,我们要掌握自己的身份,不要出风头。虽然他当时在说另一位教研员,但我听着暗暗感到脸红,感觉自己亲上讲台似乎是失了身份,是在表现自己。于是后来都在偷偷上课,唯恐别人说自己逞能。现在明白了,自己不是老气横秋的教研员,是特级教师,三尺讲台应该是自己不可遗忘的工作平台。再如自己一直力推电子备课,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但也略有胆怯。这次专家们也讲到了,完全可以提倡;自已也一直认为学习本身没有多少快乐,乐于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专家们说快乐学习本身不是快乐的,有了成绩才是快乐的。自己的认识与专家的认识是相通的。二、弥补工作短板,学会课题研究工作30年,做教师12年,做教研员18年,其工作内容包括做课、评课、命题、组织教研活动、做讲座、写论文等等,这些工作对自己而言是常态工作,时间长了,做得多了,就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经验。但自己最明白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那就是课题研究。两年研修中,自己最大的收获应该算是是培训班对自己课题研究的“补课”和提高。高研班开班当初,周福盛院长以为我们都是优秀老师,课题研究不用怎么指导,直接让大家申报课题,两年内完成一个课题研究便可。后来在调研交流中发现,很多老师因为师范教育中课题研究内容的缺失和工作后培训的不足,这些“高端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低端化”。于是主办方及时调整研修内容,加大课题研究的指导内容,几乎是手把手的从选题、开题、过程中指导,到结题,进行科学、系列的指导和传授。这个收获直接受益于周福盛院长、田继忠所长和华俊昌老师等区内几位专家,他们从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整个流程,结合自己申报的课题经历了一个来回,让大家受益匪浅。对于课题研究,几位专家说,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课题研究中除了研究过程外,从技术层面重点要写好两个报告,即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课题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第一项工作,是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