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班级管理花都区第一幼儿园朱丽欢班级是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教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亟须妥善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建立班级常规,提出几点看法:一、常规实施之前,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计划于工作之前”。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比如在学期初认真仔细的作计划是学期工作的重要条件,为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好,那么在开展工作时便能从容不迫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再如,班级的常规,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有什么要求?以何种形式开展……教师事先把这些都一一理顺了,开学的时候再让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只要一开始教师能用心抓好常规,先紧后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常规一开始没有固定好,就很难把孩子不好的习惯纠正过来。二、班级日常规则的建立要持之以恒,教师不能心血来潮。日常活动的一些基本常规建立要有相对稳定性,不要朝令夕改,频繁更换,让幼儿无所适从。只有一开始就固定下来,不随意更改,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一日生活、学习习惯。三、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简单、可行,利于他们花一点点力气就能做到。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太高,孩子们难以做到就很容易放弃,不利于常规的执行。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比如:,我会要求幼儿在活动中认真听讲,不说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这些要求很简单,幼儿只要集中注意力就可做到。所以,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活动,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这样几次下来,孩子们就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而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了。又如:小班下学期正是孩子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对孩子的要求尽量提在活动之前。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老师应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数学操作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提清楚要求以后再动手操作;上下楼梯前,教师先向幼儿说好“一个跟一个、一步步地走楼梯”,这样把要求提在前头,就能有效地预防拥挤推撞现象,加强安全管理。五、教师的要求可以很细化,但在执行时不要在细节上过于挑剔孩子的行为。俗话说:“龙生十子,个个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品位和能力水平,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按同一目标行事,那么长大后的孩子们与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何不同呢?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尽自己的力量,去鼓励和支持孩子们的潜能发展。不管是能力较弱的,还是习惯较差的,不能有厌恶的心理,而要以夸赞孩子的语气模式提出规则或要求,使他们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有较大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辛勤浇灌下不断扶持下,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幼儿教师工作千头万绪,方法千差万别,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方法和经验,班级管理就会不断地跃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