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震离我们有多远VIP免费

地震离我们有多远_第1页
1/4
地震离我们有多远_第2页
2/4
地震离我们有多远_第3页
3/4
地震离我们有多远——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综合活动方案设计海滨二小汪建华一、主题活动的设计意图及意义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这起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人员伤亡惨重,遇难人数超过8万,房屋大面积倒塌,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四川地震,是我们全中国人民抹不去的记忆,忘不掉的伤痛,除了默默哀悼,虔诚祈祷外,我们还在思考:地震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在同样的灾难面前,有的学校却没有伤亡?怎样将地震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怎样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汶川地震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而且今年3月11日在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日本气象厅称这是世界观测史上最高震级地震。这给福岛居民们造成的伤害又是多大啊!地震真的是最可怕的灾害之一,它给全世界的人们一个最大的警告!二、背景分析汶川地震是离我们时间最近、损失最重、触动最大的一次灾难,当时可怕的地震消息传来,几乎每个学生都为之震惊、为之叹息,大家立刻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灾民,纷纷捐款捐物,日本的地震引发的海啸更加让我们心惊胆颤。经过这次灾难的洗礼,许多人的心头都烙下了深深的印痕,我们因为目睹灾情而恐惧,也在思索和交流有关地震的话题。这恰是学生进入主题研究最基础、最直接的源动力。三、活动时长每周2课时,大约6周。第一阶段:选定主题,制定方案(课内2课时)第二阶段:研究实践,注重体验(课内外两周)第三阶段:总结梳理,补充调整(课内外一周)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交流共享(课内2课时)第五阶段:师生评价,反思提高(课内1课时)四、活动目标1、认知和技能:通过活动对地震的成因、常见现象、灾害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学会遭遇地震时如何自护自救。2、过程和方法:通过地震主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资料的能力,促进协作探究精神、学习实践能力、相互欣赏意识的生成以及人际交往、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五、活动准备:教师:一段汶川地震及抗震救灾的视频、日本福岛地震海啸视频;收集有关汶川地震的受灾、伤亡等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参加过的抗震救灾活动及典型事迹等。学生:从广播、电视、网络中收集一些有关汶川地震的报道,思考地震这个主题。1六、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活动时间:课内2课时2、阶段目标:(1)对地震有初步的了解,产生探究的兴趣。(2)选定研究主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并进行论证和完善。3、活动过程第一课时(1)主题的产生①播放一段汶川地震、日本地震海啸的视频,激起学生难忘的回忆,并说说对地震的感受与想法。②对于地震,你想了解些什么,最想研究哪些课题?(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你能研究哪些有意义的小课题?主要研究哪些内容?①地震的原因:地震是怎样的自然现象?一般是如何发生的?哪些地方比较容易发生?了解震源、震中、震级、烈度以及世界地震分布带……②地震的预防:为了预防地震、减少灾害损失,作为建筑工程师、老师、科学家和小学生……现在应该怎么做?③地震前的预报:地震来临之前,会不会有异常现象出现?采访身边人,收集民间流传的地震预报方法。了解张衡和地动仪的故事……④地震来临时的防范:假如我们遭遇了地震,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尽量少受灾难……⑤地震后的自救:假如我们不幸被压、被埋、被堵,我们该如何保护和解救自己?如何向外呼救?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生存……(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并兼顾同组异质原则组合成课题研究小组。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震离我们有多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