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前反思”促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教学前反思主要是指在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时间等一系列与教学相关因素进行的反思,它立足于教学实际,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教学目标前反思、教学对象前反思、教学策略前反思及教学时间前反思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关键词]教学前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时间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过程。在教学中,反思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与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主要是指在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时间等一系列与教学相关因素进行的反思。教学前反思立足于教学理论假设,是教学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学结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前反思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内容进行前反思:一、以教学目标前反思促教师目标定位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纲领,是“一切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得以形成的最高基准点”。教学目标的前反思不仅能使教学目标的定位更加精准、有效,而且能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对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学习、理解、运用。那么,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前反思呢?教学目标的前反思应该思教学目标的融合性、有效性等等。只有经过不断的揣摩、研究、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分析,所定的教学目标才会有效,教师的目标定位能力也能不断进步,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一)教学目标融合性的前反思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既包含了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各阶段目标,也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制定目标时缺一不可。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前反思中,一定要深入思考,整体地、有层次地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制定出具有层次性、交叉性、融合性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本课时目标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前后课时目标之间的联系,还要考虑到与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的联系,这样制定的目标才不会单一、独立,而是融合、立体、利于教学的。(二)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前反思教学目标能否达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的设定是否有效、合理,易于实践。因此,在目标制定之前要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避免空、泛、难的无效目标出现。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前反思首先要思目标是否切实可行,即能否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其次要思目标是否可评价,若无法评价就无从反馈,目标也失去意义;再次是思考目标是否可兑现,它的难易程度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合理。如在音乐教学中,制定的诸如“通过学习学生能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聆听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并能为音乐进行伴奏”等,这些目标就是切实可行、可评价、可兑现的,是有效的教学目标。二、以教学对象前反思促教师对象分析能力教学对象前反思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和教师自身进行的反思。这三者都是教学的内部条件,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包含不同技术、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学生特征包括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风格、学习生活背景等;而教师自身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理论水平等。在教学前对这些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是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功课,也是促进教师教学分析能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教学内容前反思在教学内容的前反思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内容观,思考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鉴别,有选择、整合地、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使其更受学生欢迎,更能服务于教学并促进教学。如在《故乡》一课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