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是小组长宝宝班的下学期为了培养小朋友的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在班级里开展了小组长的活动。老师制作了小组长的标志,一个星期一个小朋友当小组长,下个星期再换小组长。这样以来大大的提高了幼儿活动的热情。比如:在教育活动中,小组长可以帮助同组的小朋友发书,帮助小朋友收书;进餐的时候,小组长还要负责端勺子。小朋友都热爱上了小组长,也培养小朋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再也不是“自我为中心”。可是,在小组长开展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有时让老师哭笑不得,有时又让老师存在很多困惑。每周一个小组长似乎满足不了小朋友当小组长的愿望。有一次,我发现葡萄组的小组长标志不见了,我问小朋友:“葡萄组的小组长的标志呢?”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刘老师,菠萝组有两个小组长标志。”我一看,果然菠萝组有两个小组长标志,我顿时被幼儿幼稚的行为搞笑了。小朋友“干活”的意识开始萌发了,而且这种意识很强烈,都想去尝试当小组长的骄傲。每次告诉小朋友一个星期换一个小组长,可是,每个星期都会出现两个小组长,而且老师也不断的要处理“这当小组长的风波”中。宝宝班的孩子在规则和自我控制上还是有限,一组的小朋友,每次固定一位小朋友,可是第一天、第二天还好,到了第三天有两个小朋友就会为谁当小组长而争吵起来。每次老师就会给他们调节,平息这次的纠纷。这就是宝宝班的小朋友吧,总想自己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来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这个年龄段好探索、好尝试,作为我们成人更不能去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一个班的孩子总有能力强、能力弱的幼儿,能力强的幼儿知道自己是小组长,就能很明确、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能力弱的幼儿,对小组长的“任务”还是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在面对个体差异上,我们给能力强的幼儿锻炼的机会,更应该给能力弱的幼儿尝试的机会,比如:可以让能力弱的幼儿收进餐用的碗,也可以帮助别人收碗。这样慢慢的能力弱的幼儿先学会自我服务,再过渡到为他人服务。也让我们的小组长的活动能开展更加顺利,能让小朋友更加有规则的将小组长进行下去!刘娟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