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马小琇教学内容:认识年、月、日。教材76-78页的例1及“做一做”。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学生们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渗透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问题表格、不同年份年历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你们此刻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让我们记下这难忘的时刻吧。板书:2016年4月6日时分秒。2、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的?你能在2016年的年历卡上找到你的生日是哪天吗?3、出示主题图: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每年的6月1日国际儿童节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高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引入对年、月、日知识的学习。)4、出示太空图片,了解年、月、日的来历。(设计意图:好奇是儿童天性,通过了解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等的太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内容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年月日(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课题,并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二、观察讨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课件出示问题表格。并把同样的表格和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发给学生,要求:观察年历表,认真思考,两人一组完成表格上的填空。(设计意图: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找出答案,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与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很好完成教学任务。)合作交流投影汇报讨论结果,找出上面问题的答案。老师伺机板书。2、整理记忆。认识大月、小月。①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习惯上我们把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②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③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的天数比大月和小月的天数都要少,所以2月我们叫特殊月,也叫平月。④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⑤大家都会用脑记。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记法:“左拳法”。媒体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⑥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⑦学生同桌交流,全班反馈课件出示“左拳法”。⑧除了“拳头记法”,我们还可以编成歌诀帮助记忆。课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