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诗歌、分析意象,把握《登高》的思想内容,并总结读懂诗歌的方法。2.运用学习《登高》的方法阅读《秋兴八首(其一)》,理解作者的情怀。3.学习诗人始终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读:读准字音、节奏二读:读懂诗意背景材料这首诗是杜甫55岁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他在重阳节登高抒怀。思考:诗歌首联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色调•画面特点:旷远,萧瑟,悲凉•参考答案:诗歌首联写了狂风、高空、哀猿、清洲、白沙、飞鸟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画面。(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啸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悲凉的心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象:落木,长江开阔、雄浑、悲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人的渺小、生命短暂宇宙博大、时间永恒反衬思考:颔联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壮阔|悲苦从颈联可以看出杜甫遭遇了哪些悲苦的事情?分组讨论,做好记录,并派代表发言。“八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合作探究:艰难苦恨艰难苦恨繁霜鬓,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尾尾联联︼︼艰难苦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国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自身:八苦——壮志未酬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悲”字是核心,贯穿全诗。•内心伤悲——登高遣悲——触景生悲——倍增新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古今七律第一三读:读出情感国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自身:八苦——壮志未酬请思考总结:你是怎么读懂这首诗的?•知人论世法•“意象——情感”分析法看一看抓一抓辨一辨看一看找启示看一看找启示题目、作者、注释题目、作者、注释…………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作于767年秋天的重阳节。(杜甫55岁在夔州所作。当时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诗人只得飘泊西南。)抓一抓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抓一抓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找出写景(人、事、物)及其特点的词语找出写景(人、事、物)及其特点的词语找出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找出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形容词、动词时令、温度、颜色、声音、……辨一辨明关系辨一辨明关系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正面烘托反面衬托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春末夏初的春末夏初的美景美景勾起了漂泊的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感伤。。看一看:题目、作者、注释抓一抓:景物及其特点辨一辨:景与情的关系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凄苦落寞,阴森压抑时局不安,阴沉郁闷思乡不归,无奈凄伤无家可归,惆怅凄凉•《秋兴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