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课堂教学设计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姓名陈敏婷学校名称广州市八旗二马路小学授课班级六年级章节名称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4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第一学时)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学习目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标描述4.1-14.1-24.1-34.1-4知道理解掌握理解掌握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掌握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正确灵活地计算圆的周长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后,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例题,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小结。最后解决一个课开始时提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主要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和课件的动画演示等教学手段来测量圆的周长,并对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长度作比较,从而得出圆周率的意义,最后通过介绍祖冲之的成就加深理解。教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学媒体的选择4.1-04.1-14.1-2(1)4.1-2(2)4.1-2(3)4.1-2(4)4.1-2(5)4.1-4激趣认识掌握设疑探索理解知道应用课件课件课件模型课件课件课件课件重温长、正方体周长认识圆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的两种方法抡动绳球在空中形成圆长短不一的绳球形成的圆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实验关于圆周率的小知识例1BEDGGCAKECHEFDGH激趣引课,建立网络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验证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探索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圆的周长取决于直径的长短概括出圆周率的意义认识祖冲之正确计算圆的周长15秒30秒45秒30秒15秒60秒50秒120秒自制自制自制自制自制自制自制自制2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C/d=3.141592653……约为3.14C=∏dC=2∏r例13.14X0.95=2.983(平方米)答:(略)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合作互动的小组教学教学过程结构:激趣引课,建立网络1、指出课件中长、正方体课件铺垫引入的周长,并复习周长单位。4.1-02、回忆所学的圆的知识,通过做呼啦圈引出课题。学生自己先摸一摸纸圆3结构的设计课件认识圆的周长。的周长,试说什么是圆4.1-1的周长。学生分小组讨论测量圆课件周的方法,然后利用学具4.1-2测量周长的两种方法。实践各小组交流方法。(1)教师引导各小组作小结,得出两种测量方法都是把周长转化模型为线段。教师做绳球实验得出4.1-2抡动绳球形成圆。实物测量周长有局限,必须探(2)求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课件4.1-2圆心相同,半径不等(3)的两个绳球旋转。4学生观察课件后讨论:(1)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圆的周长的长短由什么决定的?最后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学生分小组操作实验:分别测出3个圆(d=5cm,10cm,课件20cm)的直径和周长,用计4.1-2圆的周长与直径算器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4)的关系实验。值,并找出规律。教师课件对学生提出的4.1-2关于圆周率的小知识“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5)倍多一些”作引导,引出圆周率这一概念。5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