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设计《黔之驴》盆尧中学董云红《黔之驴》教学案一、导入新课(3分钟)他――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曾任礼部员外郎,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他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黔之驴》。(板书课题,介绍文本)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二、明确目标(1分钟)1.正确朗读课文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2.找出刻画虎心理、行动描写的句子。分析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征。3.说说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深刻道理。三、范读课文(3分钟)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1、听准字音;2、基本了解故事大意。四、自主学习(10分钟)(一)、读准下列字音(3分钟)黔好事者船载以入窥慭慭然骇遁噬狎不胜跳踉㘎(二)、先自己对照文章注释,弄清文章大意(5分钟)参考译文: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三)概括文意(2分钟)这则寓言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_________和驴子的_______。五、自读课文,理解形象(10分钟)本文一共刻画了两个形象,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对它们刻画的语句。(3分钟)1.文中表现虎的心理和动作的词语分别有哪些?按顺序把它们找出来。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___)驴----(____)驴----(____)驴。2、文中对驴的描写又有哪些?3、请根据这个过程中给我们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形象,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2分钟)4.概括故事的寓意(3分钟)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请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说说本文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5、成语积累(2分钟)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六、拓展讨论:有人认为,驴可以避免被老虎吃掉的命运,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3分钟)。七、课堂小结(1分钟)本文是一篇寓言。我们通过驴被虎吃掉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八、布置作业(3分钟)1、课堂作业:背诵课文。2、课外作业: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本文的寓意。九、板书设计:18.黔之驴柳宗元故事:虎吃掉驴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附:相关知识A.一词多义以为: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B.以为且噬己也()然:A.慭慭然,莫相知。()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之:A.黔之驴()B.虎见之()B.词类活用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2、驴不胜怒,蹄之蹄:3、稍近益狎近:4、尽其肉尽:C.重点词语解释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2、至则无可用则:3、稍出近之稍:4、以为且噬已也且:噬:5、觉无异能者能:6、益习其声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