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教学实录老新中学杨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蒸发与沸腾现象。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3、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三要素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与实验方案。2、经历观察沸腾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沸腾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蒸发快慢三要素的探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3、树立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教学工具】教师使用:一瓶酒精;一个碟子;棉球;CAI课件。学生使用:一盏酒精灯;一个装有水的小水桶;一个实验器材盒(里面有:一把扇子;一个电吹风机,开关上推,吹热风;一些相同的纸片);铁架台;烧杯;石棉网;温度计;火柴。【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使用的教科书是华东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此教案是参加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时使用的教案,此课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本课题主要是两个内容:(1)蒸发;(2)沸腾。这个教学容量对于我们现和人教版来说是非常大了。针对这个特点,其主要设计思路是:一、引新阶段:采用实验及CAI课件引新的办法,直观地显现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两种现象,然后出来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入了新课。二、授新阶段:我们采用学生开放式探究的办法来学习蒸发这个问题,即:学生课堂上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和利用自己的器材,分成若干小组,开放式地探究影响蒸发的三个要素,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沸腾内容的处理,要求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三、创新设计与拓展: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南水北调工程”节水问题进行创新性设计,将本节课的内容升华。【教学过程】师:上课!(师生问好)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液态物质,将它倒出一部分,闻一闻,有一种气味,它到底是什么物质呢?(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号)你们再闻一闻(边说边走,让学生闻)。师:(回到讲台)大家闻到一种什么气味?生:(齐说)闻到酒精的气味。师:同学们的嗅觉真敏感。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这说明已经有液态的酒精变成了什么状态?生:(齐答)气态。师:好!(转身看黑板)咦!刚才用液态的酒精写的“?”号不见了。这些液态的酒精变成了什么状态?生:气态。师:很好!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边说边板书一、汽化(Vaporization)液态→气态(gasstate))气态的英文名称是“gasstate”,汽化的英文名称是“Vaporization”(边说边板书)师: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种新的物态变化——汽化。(板书课题:4.4汽化)师:其实啊!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通的现象。同桌的同学一起回忆一下,看哪些是汽化现象?(生讨论)师:(回讲台)哪位同学说?生:(举手回答)湿衣服变干;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少;在杯子里倒入一些酒精,人们很快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师:看来,同学们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种习惯很好。我们来看一看一些汽化现象:[课件一:各种汽化现象](配音):像湿衣服变干,雨后的操场上的水变干,露水变干,这类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并且是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像已经烧开的水长时间加热,会渐渐变少,这类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和看到的现象可知,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它们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板书:二、汽化的方式:蒸发(evaporation)沸腾(boiling)师:我们先来研究蒸发现象。(板书:1.蒸发)(关闭课件)师:大家说,湿衣服是在阳光下容易干些,还是在阴暗处容易干些?生:(齐答)阳光下。师:很好!看来,蒸发的快慢还与一些因素有关。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影响因素)师: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想。二、科学探究,进行新课师:为了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