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问题特色农业区位分析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师:陈晓畅单位:汕头市东厦中学1课题高考热点问题特色农业区位分析问题课型复习课(练习评讲)科目地理年级高中三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考纲工业、农业、城市及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一、教材分析综观2011-2015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区位”试题几乎年年出现。“区位”试题类型多种多样,设问角度灵活多变,命题素材丰富多彩,能有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区位理论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综合能力。因此,“区位”分析问题是高三地理备考中不得忽视的重头戏。考纲分析解读:1.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理解并记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进行一轮全面复习,基本掌握农业主干知识;2、高三的学生知识储备相对全面,但对综合类题型的分析能力较欠缺,尤其体现在结合区域背景、材料分析方面,因此导致区位问题考点高分段得分率较低。三、教学目标1、掌握并区分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形成并能熟练运用区位分析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3、具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结合材料准确精练表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多种区位主体多类题型的答题模式难点:结合材料分析具体问题,避免套用模板教学方法教法:案例分析法、图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评互评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精选2015年全国卷1卷高考中36题美国大盐湖卤虫分析类真题,制作学案(包括典型例题和模拟演练)并在课前让学生完成典型例题部分,并分别让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四、教学过程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在哪里?2.为什么在哪里?11个区位因素师:补充并强调记忆。社会经济因素中易发生巨大变化的是市场和交通。图:中国主要的农业区过渡:每个农业区都有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该如何分析呢?我们来一起学习分析其自然因素。那些自然因素?23、如何判别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①光学生思考:拿到一张局部区域图,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判断当地农业生产的光照是否充足呢?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点拨:光照设计两方面: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一个地区夏季的白昼时间和光照强度有什么因素决定?图:夏至日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纬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作物积累的有机质?教师:除此之外由于白天日照时间长导致昼夜温差大也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过渡:为什么在几乎相同纬度的两个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度相差很大?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地形。海拔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大②热学生:通过哪些方面判断当地农业生产的热量是否充足呢?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人回答)图:中国热量带分布图纬度低,热量充足过渡:为什么在几乎相同纬度的两个地区,这里为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图:中国地形图海拔低,热量充足③水图;中国干湿区分布图学生:中国的湿润、半湿润区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青藏高原的南部边缘。这些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条件,才有可能降水丰富呢?(靠近海洋、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图:我国主要的农业区过渡: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的区域只能通过灌溉获得充足的水,如何判断是否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呢?(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④土图:中国主要农业区教师:土包含了两方面:分别是地形和土壤。地形可以通过等高线读出,若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平原和三角洲就可以得出。(土壤肥沃)学生:思考:一般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土壤?教师:这些地形的地区一般可以说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特别是东北平原、四川盆地、南方的水稻土。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层深厚。总结只能说出突出区域,其他具体题目具体分析。⑤评价某地的社会经济因素3图: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师:将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作比较,我们一起来分析在社会经济方面差异填表地区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工业基础东部西部教师:其中政策优势明显的地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有工业基础优势的区域是东北地区课堂讲练:2015年全国1卷36题(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