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时学案教学内容课本30-31页授课班级四()班授课教师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型探究解决问题课授课时间教材分析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希望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思考,进而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并抽象概括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猜测、实验、研究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条,具体要求见导读单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要素)时间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0分钟1、师出示图1:这是小明的上学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么走?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邮局(2)(1)小明家(3)学校2、学生自由猜想。3、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从数学图形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了,板书课题。4、交流《问题导读评价单》,汇总生成的问题,将能组成三角形的数据和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数据分别和板书。1、激发起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2、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分析、猜测,引发争论,激发探究的兴趣。3、交流导读单上的实验结果,汇总产生的问题。合作交流,实验探究10分钟1、师: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却摆不成呢?观察、比较这两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2、小组围绕问题,讨论交流。3、教师也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适时点拨。1、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来研究三条边的关系。2、小组组内发言,谈自己的发现,然后讨论,计算、比较研究出三条边的关系。汇报展示,尝试总结10分钟1、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派代表上台展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举出反例,引导学生学生辨析,逐步完善学生认知。3、最后总结出:三根小棒中任意两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的,能摆成三角形。4、得出结论: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小组代表大胆展示组内的研究结果,其它同学认真听并提出问题。2、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小结评价,谈收获10分钟1、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啊,你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自己探索出了三角形边的关系。2、现在你们能解释小明上学为什么直接从家到学校最近?3、让我们来检测一下自己的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吧。1、树立学生实验探究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认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反思《三角形边的关系》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和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预习感知】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实验材料:1厘米、2厘米、4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3厘米的小棒2根。实验方法:每次任意取出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实验结果:(单位:厘米)能摆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我们的发现:【我的问题】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家长评价《三角形边的关系》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生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利用四组小棒拼摆三角形,分析边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