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公德2.犯罪构成3.爱国主义4.人的本质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惟有()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道德习俗B.宗教信条C.社会章程D.法律2.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的基本原则之一A.刑法B.宪法C.民法D.行政法3.科学的人生观是()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4.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这说明()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B、人可以有受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C、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6.强调()是法治的本质特征A.依法治国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严格执法D.依法执政7.我国《刑法》规定的独立适用的主刑是()A.罚金B.管制C.剥夺政治权利D.拘留8、世界观是()。A.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C.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D.科学的人生态度9.信念是()。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C.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10.()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A,能力B.知识C.诚信D.健康11.我国优良道德传统在人伦关系中提出“父慈子孝”中的父慈不等于()A.生养B.鞠育C.溺爱D.教育12.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A、人际关系B、人际交往C、社会关系D、思想交往13.()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严重心理障碍,是交往的大敌A、自律B、自信C、自负D、自强14.()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种认识,一种感动、一种欣赏和评价A、审美修养B、审美教育C、审美D、审美能力15.心理健康的含义是()A、体质好,身体上无疾病状态B、社会认知能力的良好状态C、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D、心境良好,反应适度16.中国古代先贤把“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称之为()A、慎独B、内向C、忠诚D、谦让17、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调整()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利益关系D、社会关系18.一个人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审美等自我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是()。A.修养的境界B.修养的途径C.修养的目的D.修养的内容19.在下列法律中,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是()A.《民法通则》B.《公务员法》C.《刑法》D.《国籍法》20.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价值B、人生目的C、人生态度D、人生信仰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保障公民的()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A.人身B.财产C.自由D.平等E.权利2.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这表明:()A、在恋爱过程中不应有轻率和放荡的行为B、恋爱双方的交往应当文明端庄,持之以度C、真正的爱是远离疯狂和近于淫荡的东西的D、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E、爱情内蕴着的丰富的社会属性把人的一切自然属性排除在外3.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正确的说法有()A、竞争需要借助合作才更有可能获胜,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B、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竞争,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C、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愈好,竞争中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D、在现代社会中,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E、合作则双赢,竞争则两败。4.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是指()。A.言行一致B.恪守诚信C.注重整体利益D.克骄防矜E.推崇仁爱追求和谐5.社会公德的特点有()。A.基础性B.专业性C.广泛性D.继承性E.强制性6.个人品质具有的特点是()A.利他性B.自励性C.实践性D.综合性E.稳定性7.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A.警告B.罚款C.拘留D.强制执行E.降级8.恋爱的基本特征是()A、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