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VIP免费

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1页
1/2
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_第2页
2/2
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宋春辉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32期宋春辉(吉林市江城宋春辉中医内科诊所吉林吉林132106)【摘要】久病成虚,虚极生寒,所以大部分胃病都是胃寒症,不去温胃,不去提高胃的温度,根本就不可能治愈,胃喜热,只有温度上来,才能滋养胃粘膜的再生和成长,中医把胃肠病分为胃痛、噎膈、反胃、呕吐和胃脘痛等,但温胃是治疗根本大法。【关键词】胃病中医辨证胃痛胃溃疡胃炎温胃【中图分类号】R25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1(a)-0000-0现在患胃病的患者很多,这里包括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十二肠溃疡、胃下垂甚至胃癌等。从中年到老年,一病就是多年,有的连几岁小孩也常喊肚子疼。对此许多患者和医务人员都采用打止痛针、吃止痛药,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来治疗,但许多都不理想,也就是说经过治疗后不能恢复到正常饮食和无所顾及的地步,如酸的不敢吃,辣的不敢碰,或不敢多吃等等。有的则在饮食上十分苛求,小心翼翼,如凉的不吃,地瓜不吃,水果不吃,还有不吃大米,不吃面食等等。所以有人说,胃病治不好,顶多是维持,其实不然,我们经过临床服中药治愈的患者大有人在,他们经过治疗后都饮食如初,即使吃水果和油腻也不感到反酸、疼痛和胀肚(指原先不敢服用这些食物的人)。这里包括许多十二指肠溃疡和胃切除患者,为什么会有这般疗效呢?不是发现了新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又合成和提练出新的制剂,归根结底是个道理问题。也就是说理论没有弄清,因为胃病患者大多数是日久天长常期形成病的。中医讲久病成虚,虚极生寒,所以大部分胃病都是胃寒症。不去温胃,不去提高胃的温度,根本就不可能治愈。因为胃喜热,它好比一口大锅,只有温度上来,才能蒸发食谷、分解吸收食物精微,才能滋养胃粘膜的再生和成长。虽然中医把胃肠病分为胃痛、噎膈、反胃、呕吐和胃脘痛等,但温胃是治疗根本大法。寒则痛,寒则吐,对此宋代?赵佶在《圣济总录?呕吐门》指出:“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明代?张介宾至如归《景岳全书?噎膈》也指出:“反胃之治多宜火之源,以助气功”,也就是说没有火力,胃也就不能蒸发食谷,也就不再是胃,好胃也可以变成坏胃,有了火力,坏胃也可以变成好胃。在这里应该看到人体始终是个有生命不断变化的肌体,胃粘膜的成长和损耗,胃的成长和痿缩只在左右之间,就看你给它创造什么条件,说好也快,说坏也快。所以清代?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膈食反胃》中写道,“若反胃,实可吧,朝暮吐,分别看,乏火化,属虚寒”,可是现在许多治胃的药,不是从温胃的方法出发,而走的是酸碱中和的路子,胃药里含有部分碳酸氢纳(苏打),氢氧化铝等成分,吐酸水吃了就好,不吃就犯,随着吃药的加深,形成恶性循环,吃来吃去就把胃粘膜损失没了;二是芳香、消炎、开胃药,如以砂仁、木香、山楂等为主,这样长期服用对胃肠虚寒的人就会产生芳香耗气,消炎伤体的后果。久而久之也会形成溃疡或癌变。对此我国近代医家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痛证的治疗》中曾说:“胃气痛从肝胃治疗,以理气为主,这是常法。但理气药多辛燥耗伤气阴,尤其肝血不足,肝火偏旺的患者应当慎重。”所以在生活中有些人明明感到长期腹胀、胃疼,而吃香砂养胃丸、疏肝丸,有时都不见成效,正是这个原因。另外中医讲整体观念,不讲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有些胃疼也不能单纯就胃而言,所以我们常说,有肝胆疼、胆囊疼也会引起心口疼、心绞痛和后背疼,中医常讲的肝心痛、脾心痛、胃脘痛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有些胃病单纯就胃着眼用药,不从整体看,不考虑心、肝、肾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恢复,症状也不会消失,对此许多古人曾有过明确论述,如清代?李德中在《医学指南?反胃》中指出:“反胃之证。有随食随吐,有朝食暮吐,人以为病在胃也,而不知病在肾。肾水虚不能润喉,因喉燥而吐,肾水虚不能温脾,因脾寒而吐。凡治反胃,必先治肾,肾水相济,则上可转挽,下易运化,肾水熏蒸,则釜底有薪,水谷俱热。否则肾冷而脾益寒,胃不受食,必上涌而吐矣”。清代另一位名医陈士铎在《石室秘录?卷二?腑治法》中也讲:“呕吐之证,人以为胃虚,谁知出于肾虚。无论食人即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