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问题与对策齐贤镇中学潘建国13388682669[摘要]目前,在评价目的认识层面,我国初中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着下列诸多偏差:忽略定性评价,关注定量评价;忽略相对评价,关注绝对评价等。上述问题亟待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加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即为是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关键词]初中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问题对策一、初中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1.学习评价在认识上有偏差初中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如下:(1)检查体育教师的备课与教学状况,促进体育教师变革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2)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状况,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然而,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其课程学习评价却存着下列问题:将体育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学习评价等同起来。学生的体育成绩因为与学生的中考成绩关系密切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取得较好的体育成绩而被动地学习体育课程,教师考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体育教学仿佛就是为了考核而进行的。这种对体育教学目的认识的偏差,必然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评价上,通过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反映出来,并对体育教学的方向产生影响。2.忽略定性评价,关注定量评价目前,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关注与注重定量评价,强调评价的可比性与操作性,认为量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客观而又具体,操作方便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可比性,因此热衷于定量评价,而忽视对评价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的评价。这种片面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体系总是以能直接量化的因素为主体,如学生的技评与达标成绩,学生达标的比例,上课时课的密度、练习密度、运动量曲线等等,然后将一些不宜量化的、外显的教学行为采取分级量化的形式即按优、良、中、差等级给予对应的分数,而那些在体育教学中很有意义但难量化的因素却被忽略了。其实,体育教学目标包含了下列诸多因素:(1)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情感与意志、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意识、学生体育能力的自我超越等。然而,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却难以得到具体体现。显然,如此不完整的指标评价机制,不可能全面体现体育教学的评价结果。3.重视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此前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因为主要是对体育课程所计划的教学内容进行某一技能达标测定或者对某一体育技术的测评,因此,有些测评数据按一定权重所反映出来的考试结果,自然更大程度上代表了被测试者先天的身体素质状况这种过于突出绝对评价的方法,必然导致被测试者经过锻炼后提高的体育技能被忽视,必然造成先天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体育成绩好,先天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体育成绩差,以致于出现体育考试对身体素质优秀者构不成压力和激励,轻松过关而对于身体素质差者又会导致其信心丧失,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造成严重影响二、初中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对策1.更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理念,明确评价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要认真探究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深刻理会素质教育内涵中的“主体性”、“个体性”、“基层性”、“全面性”等的丰富含义,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设计科学的体育培养目标,使教育目标与评价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体育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力求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要从根本上来建立全新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导思想,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检验、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彻底根除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弊病。既要考评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状况,又要关注学生下列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思想品质、意志品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等,还要密切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求知欲望与进步状况等。2.体育考核项目的设置应体现相对性,增加选择性。体育考核项目的设置对学生的锻炼具有指导性,体育考核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特长,培养个性,对学生课外自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及特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