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问候他人的时候不仅需要明朗的声音,优美的仪态和动作也同样重要。粗鲁、傲慢的举止会使周围人的心情非常不悦。自然优雅的行为举止,能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令人不快的情形;在人面前不慌乱失措的举止,能够展示自信。从前,很多礼仪都曾经作为基本要求受到很高的重视,比如轻轻地打开和关闭隔扇门、走路不能踩到榻榻米的接缝、正确地使用坐垫、在玄关换鞋时不能把臀部对着别人等等。看一个人是否掌握了这些礼节,就可以分辨出那个人出身如何。所以不少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重视礼仪。尤其是女孩子经常会被教育说“不懂礼仪礼节的话,做了媳妇要吃苦头的”。有不少人通过参加茶道和插花等传统文化培训,使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加优雅。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一些礼仪礼节在经过一两代人之后被彻底地荒废了。上一代人已经不能将这些重要的东西充满自豪地传承给下一代。我的母亲在小时候被外婆和曾外婆进行过严格的礼仪教育。但是,我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太陈旧了,行不通了”,“谁也不会在意这些东西的”,“和形式相比实力更重要”,而根本没好好地学习。现在回想当初,真是无比可惜,无比懊悔。江户时代的城里人非常热心于孩子的礼仪教育,主要是以关怀他人、在狭小的空间里令人愉快为宗旨的行为举止;例如茶道,花道,舞蹈训练等等,所有这些教育都是为了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变得更加优雅美丽。现在,在和室榻榻米的屋子里接待客人的时候越来越少,所以几乎没有机会需要“跪下,开闭隔扇门,然后端坐,将手放在双膝前,低头俯身行礼”。正因如此,在进入待客室的时候注意轻轻地开关门,不要有沉重的脚步声,要礼貌地低头行礼,恭恭敬敬地奉上茶水等待客之道反而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不习惯在他人的注视下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就容易慌乱出错。即使是小孩,就算不行最高礼,也应该习惯郑重地问候客人,做到行为举止大方得体,遇到熟人时自然低头行礼。如果是在不方便用语言问候的场合,轻轻地用目光做个交流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