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文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独特个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3、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汇报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教学步骤】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对于陶渊明我们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曾学习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陶渊明(生可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简介,以及有关陶渊明的小故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三、感知文意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⑴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⑵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2、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分组交流,释疑译文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师多媒体显示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之”的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竟答方式互相交流。(以此形式既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其在良性竞争中互动互进的意识,又督促其更好把握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四、自主探究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明确: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⑵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⑵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五、课堂拓展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此,老师可出示所收集到的资料: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