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反求诸己”——兼论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VIP免费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反求诸己”——兼论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_第1页
1/10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反求诸己”——兼论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_第2页
2/10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反求诸己”——兼论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_第3页
3/10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反求诸己”——兼论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时间:2009-12-1409:49来源:网络[内容摘要]:孔子、孟子所倡导的“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论是行“仁”的重要方法,学者们普遍以为这是孔子在夸大主体的道德自觉与对个体的注重;“反求诸己”意味着使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常“内[内容摘要]:孔子、孟子所倡导的“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论是行“仁”的重要方法,学者们普遍以为这是孔子在夸大主体的道德自觉与对个体的注重;“反求诸己”意味着使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常“内省”、行“忠恕”之道;“反求诸己”透视着儒家的家国本位,并非己本位;“反求诸己”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倡。[关键词]:先秦儒家;道德实践;反求诸己;为己;现代意义近年来,由于众多学者的奔走呼吁及主流媒体如中心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等的宣传之效,中国国内出现了一股儒学复兴及读经的潮流。排除掉这股潮流中的炒作的因素与盲目性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以一种如冯友兰先生所主张的“同情的了解”的态度来认真看待儒学时,儒学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固然把它上升为统治思想与观念的提法是极其错误的,但不把儒学中的对今天仍有价值的部分挖掘与推介给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像某些人时至本日仍把儒学骂为垃圾更是为对传统有敬意的人们所唾弃。儒学首先是一种道德伦理哲学,前辈学者对此也基本认同。儒祖传统道德修养有很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今天对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仍有启发和鉴戒意义。本人以为,儒家道德修养的“反求诸己”在今天就特别值得提倡,由于我们会经常意识到,很多事情只要从个人自觉做起,就不会那么难办了。辟专文对此题目做论述的还未几,本文是个小小的尝试,考虑到时间紧急和篇幅的题目,本文主要限定于先秦儒家并且主要谈的是孔子的“反求诸己”的思想。一,“反求诸己”的提出“求诸己”的说法源于《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论语卫灵公》)与此意旨相似的说法还有“为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论语宪问》)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国荣先生以为:“假如说‘为己’主要从道德修养的目标上肯定了自我的价值,那末,‘求诸己’则从道德实践及德行培养的方式上,确认了自我的能力及价值,二者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对个体(自我)的注重。”[2](P20)这个看法很正确,由于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仁”,我们可以这样以为,孔子提出的“求诸己”、“为己”都是修养仁德之方法,用通俗的比较流行的语言来解释,“求诸己”是说道德的修养要多要求自己,多从自身找原因和条件;“为己”就是道德的修养是为了自我的完善,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到了孟子那里就鲜明地提出了“反求诸己”的提法,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回之。”[1](《孟子离娄上》)另外在《公孙丑上》中孟子还提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1](《孟子公孙丑上》)其他类似的提法还有很多处。据裘锡圭先生考证,郭店楚简佚书《成之闻之》及《国语晋语》中已有类似话语,他由此断定佚书作者和《国语》中晋国赵衰之言都应该以广泛流行的成语为依据的,从而他以为“反求诸己”这类思想,早在孔子、孟子之前就已经出现了[3]。我们现在可以以为,“反求诸己”类似的观点古已有之,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它并不占主流或在社会中并不太普遍,孔子当时就经常发出“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的哀叹,历史上是小人多君子少,能常“反求诸己”的君子少之又少。二,“反求诸己”的意蕴前者引用杨国荣先生的话说了,“为己”与“求诸己”二者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对个体(自我)的注重。孔子又提出“为仁由己”的提法,学者普遍以为这是孔子在强调道德自觉[4](P39)。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论语颜渊》)《里仁》篇中他提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1](《论语里仁》)再如《述而》中他提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论语述而》)孔子以为人都有行仁的能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的“反求诸己”——兼论其现代意义,儒家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