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摘 要: 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一味地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完全淡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新课程标准指出:“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表现出来的鲜亮的爱憎情绪,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老师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水到渠成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老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二、背景感染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别心态。如教苏轼的《赤壁赋》一课时,老师介绍作者遭受贬谪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人虽处逆境仍能坦荡乐观的面对生活中挫折的人生态度,从而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有利于塑造当前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老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老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制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四、人物形象感染 丰满鲜亮的人物形象最能打动人,也最能感染人。通过从细节、语言、动作、主要事迹等方面分析人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