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朝代措施影响明(朱元璋)清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三司”分权,互相牵制;2.在中央:(1)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增设内阁制;(2)设“厂卫”;(3)设“廷杖”制度。1.前期,仿照明朝,设内阁、置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时,军机处设立,成为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民政刑狱军政三司各行其职,互不统辖,都直接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明: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三司”分权;影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明: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增设内阁制;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你如何评价?“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原因:①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明:胡惟庸专权)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评价:①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累。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易造成君主独裁。第一幕:人物—朱元璋、大学士宋濂场景—上朝朱元璋问:听说爱卿家昨晚请客了?朱元璋继续问:都请了哪些同僚?都烧几个好菜。宋濂一一具实回答。宋濂答:我请了几位同僚,让厨师烧了了哪些好菜?朱元璋很满意地说:卿家果然没有骗朕!第二幕:人物—朱元璋、儒生钱宰场景—上朝(一天散朝回家)钱宰摇头晃脑作诗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见钱宰问: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1.朱元璋是用什么办法做到对大臣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的?锦衣卫厂卫特务机构设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等特务机构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厂卫特务机构(1)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历史与现实:1.联系现实,根据你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2.你如何评价?1.朱元璋是用什么办法做到对大臣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的?2.他在得知这些情况后为什么还要当众明知故问的?3.如果这两位大臣,撒了谎并未说明实情,那结果会怎样?4.这些史实反映了明朝皇帝和大臣怎样的关系?锦衣卫震慑群臣,以特务行动加强对官吏意志的控制,显示皇帝的绝对权威。廷杖主仆关系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奉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1)雍正时期与清朝初期的政权机构设置主要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虽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朝代措施影响明清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三司”分权,互相牵制;2.在中央:(1)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增设内阁制;(2)设“厂卫”;(3)设“廷杖”制度。1.前期,仿照明朝,设内阁、置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时,军机处设立,成为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皇权膨胀,明清时期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