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个片段选自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手指总不得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本片段虽然只有412个字,但是作者吴敬梓却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表达方法,为我们刻画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吝啬鬼严监生,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准“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能正确读准“监”的读音。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监生、再不回头、郎中、一声不倒一声、哥子”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严监生的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阅读如《儒林外史》《欧也尼•葛朗台》等中外名著。三.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四.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五.教学准备: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讲练结合,让学生读中识字,应用中巩固识字,读中感悟,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放松一下,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做动作,你们来猜,二.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1.今天我们文章中的主人公也伸出了两个手指,想知道他这两个手指是什么意思吗?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2.讲解“监”为四声。让学生齐读两遍,加强巩固。3.“监生“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借用注释学习)4了解严监生的出处,并且补充完整课题。三.初读课文、读准字词;1、请同学们将书翻到13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注释将字音读准,将第一题的字词多读几遍。2、因为这是一篇半白话半文言文的文章,所以有些词语的用法或者称呼更现在是不相同的,请同桌之间完成第二题连线题。3、提示通假字。四、在观察中,体会严监生病入膏肓1、课件出示病重部分,说一说严监生病的怎么样?2、讲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刚才,大家找的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中,作者直接对严监生进行的描写,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写。而通过旁人的举动,如,医家不在下药、诸亲六眷前来问候等看出严监生病重的写法叫做“侧面描写。)”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练习。4、词语积累这两种描写的结合,让我们如临其境的看到了生命垂危的严监生,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生病很重的情形吗?生交流。课件展示。五、在朗读中,体会严监生的吝啬。1、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在临死之前有未完成的心愿。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第三题表格。(强调学习效率,小组合作意识)3、请两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汇报师:有哪组同学愿意跟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同学一边说一遍出示课件)4、进行引导朗读,体会严监生的心理活动。师:同学们找得准确,读的音准,但是只是读了文字,似乎没有读出严监生的心里,这是一个将要垂死之人,挣扎着伸着两个手指,大侄子猜对了吗?(没有)他此时的心情是?请同学们读出它的反应一个将要垂死之人,挣扎着伸着两个手指,二侄子猜对了吗?(没有)他此时的心情是?请同学们读出它的反应一个将要垂死之人,挣扎着伸着两个手指,跟着他多年的奶妈猜对了吗?(没有)他此时的心情是?请同学们读出它的反应5、再次品读。此时的严监生心里从失望,到着急,到愤怒到了绝望,请同学们再一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来读一读6,、请小组起来汇报展示。7、师生互换角色朗读,在合作中示范朗读。师:同学们读的是入情入境,似乎看到了严监生那绝望的神情,老师也想读可以吗?师生互动互换角色进行朗读。8、体会赵氏猜对后严监生的反应。师:严监生就在绝望之时,赵氏的猜测让此时的情形有转机了吗?看看赵氏猜测的是什么?面对赵氏的猜测,严监生是如何反应的呢?9、答案揭晓,原来只是为了两茎灯草。10、价值对比,让孩子们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