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十点建议一、以爱育爱,充满爱心“以爱育爱”,“没有比爱心更能唤起爱心的。”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的话想必有心的老师早已熟记于心。“爱”真得那么神奇吗?在我们这个“教不严,师之惰”的传统教育的国度里,许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也并不为奇。或许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然而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严师出高徒”的论点已经过时。现代教育呼唤的是“爱”,需要的也是“爱”。斯霞老师将七十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爱。著名的德育教授李燕杰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懂得爱,就没有资格当老师。”如果这些专家、学者的经验、观点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还存一个真实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让班上的学生到一个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们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一份研究,他让学生做后续调查。结果发现除了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的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这位教授惊讶之余,做深一步的调查。这些人成功的原因非常的一致“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这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耳聪目明,问及能让这些贫民窟的孩子成功的原因时,老太太面带慈祥微笑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因此,朱永新教授形象地比喻为:“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分。”所以说:“爱心产生奇迹。”朱教授把其定为教育定律。教师的爱还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爱,而是“博爱”。李燕杰教授说:“父母爱子女跟动物差不多,是一种本能,老师爱学生,是职责,爱人类则是一种神圣。教师爱学生没错,但仅仅爱学生是不够的,要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祖国,更要爱人类,这是一种大爱。”因此说,教师要有一种宽泛的爱,“博爱”;去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用袁平平老师的话说就是“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二、学会宽容,有宽容之心“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作为教师还应是“仁者”。爱山,则胸襟坦荡、开阔。五月八日,我在学校网站推荐了一篇文章,叫“宽容,新课程观照下的育人理念。”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否读过该文章。文章对宽容作为了较为全面的诠释。没有读的,请同志们抽一点时间读一下,会有益处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纳入的是百川之水,抛回的是污秽之物。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这一现象。教师的宽容,是指要有宽容的胸怀,包容孩子成长中的摔跤。我以前讲到过,如果在教师的眼中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话,我们会呵护其成长,关爱其存在。如果把孩子的出错视为不正常的话,教师肯定有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如果对待孩子的错误缺少包容之心,讥讽、嘲笑、漫骂、体罚,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孩子逼向极端。包容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当有其“度”。其“度”应当是保护孩子的个性、自尊,让其有目的、自信的健康成长。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为了其能够考取一个好的成绩,想到办公室窍取试题。恰好被一名老师堵在了办公室中。孩子的头深深地埋在胸前,不能抬头。这名老师回过头去说道:“我什么也没看到,你拿上你需要的东西走吧,但不要回头。”学生羞愧地头也不会地离开了。就是这名学生,毕业后考取了师范学校,以后又主动要求回到这所学校任教,成了一名骨干教师。如果这位老师把这名学生送到班主任那里,如果这位老师把事情报到学校,如果……正因为老师的包容,教育了这位学生;也是这位老师的包容,影响了这孩子的一生。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怕得是老师无包容之心,怕得是老师不能用正确地、恰当的方法对有错误的学生给予引导。三、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一位总统刚刚竞选成功。有位记者赶往该总统的家乡访问该总统的母亲。“你为你的儿子感到骄傲吗?”母亲说:“我为我的二个儿子感到骄傲。”“两个儿子,你的另一位儿子在哪?”“哇,在那边,正在挖土豆的那个便是。”在母亲的眼中,儿子不管做什么工作,儿子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