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关于主题背景下的情景式区域化游戏的探索晓港中马路幼儿园何珍明主题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是根据一条主题线索结合各种形式的开展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区域活动是一种比较单纯性的操作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不同的操作空间达到巩固学习和自主探索学习的目的。而游戏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形式也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方式。这三种形式的活动都各有自己的优点,也都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那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其更适合幼儿的发展呢?这就是我们对主题背景下的情景式区域化游戏探索的原因,有些经验和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去验证的。我班这个学期开展了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大班的孩子对于即将进入的新环境还处于懵懂、好奇和有点彷徨的阶段,如何能让他们提早适应、更好地过渡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以往的主题活动比较简单,就是组织一些参观活动、模仿一下小学生上课以及讨论一下他们的未来愿望等等,课程方面就是学习一些运算技能以及语言表达等,这些虽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有点流于形式以及没有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呢?我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做法:一.把环境交给孩子,让孩子用不同的“语言”来说话。环境是一个人的思想和创造性的最好体现,它能代替别人的说话,展现出它的中心思想和关注的事情。以前我们在开展主题时通常都由老师设计好环境的布置要求,再由孩子们通过画、写、制作等方式去布置墙壁、丰富作品。但这次我们把主动权交给了他们,参观小学后,我们请孩子们模仿小学的环境设计自己的课室,如:桌椅的摆放、墙报的规划以及不同用品的展示等。这是一项新的任务,他们觉得新鲜、有挑战性,所以参观时显得特别认真,一些细节也注意到了。回来后他们特别踊跃发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希望把课室改造得更漂亮、更像小学。像昊延说:“小学很漂亮,除了有课室,还有操场给小学生们下课出去玩。”明悦说:“小学有很大的科学室,里面有很多东西玩。”佳雯说:“小学也有音乐室给小学生上音乐课,唱歌跳舞的。”他们说了很多,最后大家共同讨论出课室的布置规划,然后一起去摆桌椅、划分区域:科学室、一年级课室、音乐室、操场(走廊)等。改造后,整个课室的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特别兴奋,就像经历了一场自我的劳动,感觉特别有成功感。接下来,他们又为自己的“课室”进行修饰,大家分成小组协商分配各人的分工以及需要的材料等,体现了较好的协调合作能力,也学会了如何接受和听取意见。大家非常自觉地进行自己的工作,每天一吃完早餐就分布到不同的区域去加工,有的负责带材料、有的负责画、有的负责剪裁和粘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清晰的任务,这是他们比较大的进步。有些孩子还聪明地想到了发动家长的帮忙,一起为自己的“课室”添置物品,也回家收集了很多小学的用品,使“我们的小学”漂亮丰富起来,大家都期待着小学游戏的正式开展。二.有效开展情景式区域游戏设计好区域以后,接下来就是情景式的游戏时间了,在主题《我要上小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设计情景就是让孩子们模仿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使其克服心理问题,更好地接受新的挑战,在不同的特色区域里通过游戏学习相应的本领和技能如:功能室(音乐、科学室)可以摆放各种笔的操作材料、包装书本以及装订等等,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不同笔的名称和使用方法,会装订自己的课本以及包装等技能。一年级课室分成了不同班级,孩子商定了上语文和数学课,他们自己推选小老师,模仿小学上课的样子。区域里的操作材料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基础内容,既可以边学边做又可以复习和巩固内容。他们的态度非常认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真正的小学生,在“小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专注地听读,还认真地回答问题。休闲室里提供了棋类的游戏、书包的收拾以及课本的分类整理等,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掌握了自我服务和管理的技能,懂得自己物品的归类和收拾。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利用走廊上体育课,这里提供了毽子跳绳、纸球等自制的小型体育器械,他们不仅可以上课使用,还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