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第二课时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废丞相清:设军机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江南)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控制加强明:八股取士清:文字狱明清之际的社会状况一、进步思潮一、进步思潮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1、李贽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续焚书》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样的““异端异端””思想?思想?“异端”思想:挑战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李贽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明代后期李贽及其“异端”思想:影响:李贽的言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黄宗羲黄宗羲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浙江余姚人。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明夷待访录》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黄宗羲思想核心: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1、抨击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2、重视手工业、商业,提倡“工商皆本”资料1明代小说:徽州“以商贾为第一业,科举反在次之”资料2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资料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资料4雍正时山西巡抚奏折上说,山西“子孙后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了怎样的挑战?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变化3、“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世俗文化1、社会风尚的变化在商人阶层的带动下,社会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表现为①商业的发展使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他们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社会地位也有逐渐提高;②晚明时期,伴随着商业化程度的日渐加深,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社会上普遍追求奢侈享乐,普通市民、村妇也不例外,衣食住用,无不夸奇。资料:世间人睁眼观看,认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明《山坡羊.钱是好汉》)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消费观念。结合课本资料说说明清时期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文学艺术的发展2、文学艺术的发展古典小说的高峰古典小说的高峰感受四大名著: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谁?关羽感受四大名著: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拳头,尽平生动,只顾打,打到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感受四大名著:有人对《西游记》总结道:阳光灿烂,百变猴头,憨厚老成,阿弥陀佛。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沙悟净唐三藏猪八戒孙悟空吴承恩感受四大名著:她的性格多愁善感、多才多艺,有人形象地描绘了她是一个“左手拿着药罐子,右手提着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真令人感叹。你知道她是谁吗?林黛玉世俗文化3、欣赏戏剧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1、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础(19世纪中期)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戏剧的繁荣戏剧的繁荣生旦净丑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