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时间:地点: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概况:材料一材料一“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原料及资本之不力之不足,生产设备,原料及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国内不稳,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充;国内不稳,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战争,以期平靖”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日本侵华原因?日本侵华原因?材料二材料二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1927--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的密奏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的密奏材料三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侮。”————19331933年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年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蒋介石蒋介石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蒋至张的密电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不断侵略,中国个方面是怎样的反应?1.国名党中央: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2.沦陷区人民:东北人民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3.中国共产党:领导局部抗战,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东北抗联2)领导发动一二.九运动4.青年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5.爱国将领:1)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2)张学良、杨虎城四.西安事变1.背景2.经过3.结果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该“杀蒋”?还是“放蒋”?(结合课本P72资料1分析)处死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霸占中国。博古(左)、叶剑英(中)、周恩来(右)宋美龄飞赴西安展开救夫行动中共派周恩来等人去西安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它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杨虎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1、参考右图,你知道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A.四一二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2、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亡的重要原因是()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东北守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的不抵抗政策D、日军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CC•3、西安事变之所以和平解决,根本原因是()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C.中共方面作出的巨大的努力D.蒋介石先生作出了重大让步A•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在东北如何寻衅,我方应予以不抵抗,力避冲突”•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两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1)材料一是谁下达的命令?说明当时对日的什么态度?其造成的后果又是什么?(2)材料二说张学良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3)与材料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