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续跟进,为品德教学过程管理注入新能量值得学习之处:切入了空白点中观教学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行内无可否认影响评比因素:篇幅有点太长不知有否规定评者肯定不爱一二页有建议1.2页有小建议【内容摘要】后续跟进倡导在品德教学过程管理中坚持持续行动研究,加大常规管理落实的力度。后续跟进抓住集体备课后的深度探讨、课堂教学后的草根研究、实践活动后的评价反思、作业展示后的解读优化、质量分析后的跟踪听课这些品德教学基本环节,在学校管理三个举措、教研活动四个关注、教师发展两个导向的支持下,发挥品德教师研究主体作用,在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学研究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效提升,成为提高品德校本教研质量的有力支撑。【关键词】后续跟进品德教学过程管理校本教研有效策略教学过程管理是对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教师教学的过程是由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品德学科教学过程管理具有自己的学科特性,更强调活动组织这一过程,这是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决定的。对品德教学五个环节进行后续跟进,能引导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教和学,发现教学中可以推广的普遍性策略,将反思经验落实到实践中,并根据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研究与讨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得到内化,从而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样的后续跟进,能让教学过程管理成为一个能量场,在科学化、有序化的基础上追求教学的精神品性,在动态革新的过程中发挥品德教研团队的作用和潜能,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研究,产生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正能量,使品德教研活动充满活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后续跟进在品德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价值所在1.改变三种现象。(三种现象应直接点出)教学过程管理是教研工作的基础,许多教研活动是围绕教学常规的落实而开展的。这些教研活动往往是以检查和评价作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如品德备课检查包含对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单元计划制定、课时教学设计、学生资料收集、教学反思情况的检查,评定优秀、良好、合格的等级,撰写情况反馈。这样的教学管理就会出现重检查轻指导、重展示轻研究、重判断轻诊断的现象。而后续跟进是引导教师将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共识,加以实践,在后续研究中研讨形成认识,再进一步改进。教师就能在2这样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学研究的良性循环,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2.明晰两种认识。(两种认识也应直接点出)后续跟进能帮助教研组长及成员明晰这样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管理中,以事务性工作方式完成专业性工作不可取,以简单的制度执行替代教学研究不可行。品德教研组长在改进期初备课管理后说:“备课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们品德学科基本是兼职教师,有些老师备课就是为了应付检查,从资源库下载了教案就算完成了。这次检查中,每个备课组派出一位老师共同参与,认真阅读备课本,集体讨论后分头写反馈意见。然后进行了优秀备课本展示,对于二度备课认真有创新的老师的好想法好做法给予肯定,加以推广。互相学习使老师明确备课的本质是思考,进一步了解品德教材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不断改进教学设计。这也让我反思以前的做法,把教研工作看做是任务、事务,你就是按制度按要求去做,而缺少思考,对老师也谈不上指导。”3.倡导一种行为。那就是持续行动研究。有效的品德教研必须依靠行动具体化,跟进行为是为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后续跟进倡导的是在品德教学过程管理中开展行动研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教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题材,以教师行为的改进为重心。这样以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循环往复,常研常新,能引导教师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规则,手上有技术,使品德教研活动形成主题化和系列化,实现教学过程管理效益最大化。二、品德教学过程管理实施后续跟进的策略探究1.减负不减质——集体备课后的深度探讨随着教案电子化这一趋势,抱着“拿来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