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教师素质优化“2+1”工程研训案例研训主题基于目标的数学有效性课堂练习的设计作者姓名严华英所在学校山水小学二○一三年五月研训背景意义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1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设计有效的的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所以练习过程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更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有效的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广大教师永恒的话题。通过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来保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概括起来说,研究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有以下4个目的:1、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2、是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3、是拓展教研活动的新途径,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研平台。4、是运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法,创新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研训过程描述[案例]片教研活动实录——《植树问题》一、课前谈话,感知“间隔”(一)谈话引出“间隔”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间隔吗?生:就是隔开了的中间。师:是呀!深处我们的手,瞧,这个手指和这个手指之间就叫间隔。(二)生活中找“间隔”1、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间隔,生指出交流。2、学生举例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间隔吗?生1:排队做操时前后同学有间隔。生2:教室里同学们座位之间也有间隔。……师:演示拍手,问间隔数师:我们班的同学真能观察,掌声送给你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三)揭题1、揭题刚才我们从图片上、生活中以及掌声中都找到了间隔,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我们都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四)演示种树明确目标1、师:老师要同学们在这样长的小路上种2棵树,可以怎样种呢?(黑板上有一张纸条代表小路,要求学生以吸铁石当作树到讲台板演?生1、种在两端(只有一个间隔)生2、两端不种(出现3个间隔)生3、一端种,一端不种(出现两个间隔)2、那么3棵,4棵、5棵同样出现了三种情况师:我现在先来研究植树问题的一种——两端都种。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出示例题瞧,他们也在植树,从大屏幕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每隔5米”、“两端”、“全长1000米”33、学生猜想:200棵、201棵、199棵4、师板演怎样在纸上画种树的示意图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先在一端种一棵,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种一棵,现在老师已经种了几米?这样一直种到1000米,就知道答案了,那大家赶快在自己的白纸上像刚才老师那样来种一种!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①课件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理解题意。1.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3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4反馈答案。方法一:1000÷5=200(棵)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1、画图实际种一种。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