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以及宾语前置句学习目标•一、了解被动句以及宾语前置句的句型特点。•二、能正确翻译这两种特殊类型的句子。即即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古汉语中,古汉语中,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一、被动句一、被动句::⑴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3)暴见于王。《庄暴见孟子》1.“于”表被动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⑶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4.用“被”表被动。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二、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常见类型一•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二、是宾语必须是代词;⑴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⑵沛公安在?《鸿门宴》(3)微斯人,吾谁与归?《爱莲说》(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宾语前置常见类型二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⑵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宾语前置常见类型三C.带“之”或“是”的标志性句子。小试身手•三、特殊句式巩固与练习练习一、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豫州今欲何至?•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宾前)•5、夫晋,何厌之有?•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7、吾属今为之虏矣。•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宾语前置)•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10、何以解忧?•11、而今安在哉?(被动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练习二、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童子何知C纤歌凝而白云遏D夫晋,何厌之有?以下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迁移训练A练习三、翻译下面几句话,注意句式的特点•①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四、扩展练习:走近高考2004年福建高考题•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的妹妹,嫁给董叔后,改姓董。•③纺:系。你能找出文中的宾语前置句吗?并把它找出,并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②欲而得之,又何请焉?•③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两种特殊句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徜徉于无限知识的海洋中,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