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圆规、投影平台。学生准备:圆规、直尺、学习题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利用课件,教师创设“套可乐”的游戏情境,引出圆形。教师:同学们,喜欢喝可乐吗?图中有一瓶可乐,有10个小朋友在周围用圈去套(有的小朋友站的远,有的站得近),你们有何想法?(同学回答:不公平)。教师:如果咱们全班同学来做套可乐的游戏,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同学们站成什么形状最公平?学生:站成圆形最公平。教师:为什么站成圆形最公平呢,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教师:对于圆,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吧?谁来说说,在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学生:车轮上、钟面上、纽扣……教师:同学们真是有心人!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屏幕上出示石子入水后形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身边随处可见的圆形花坛、立交;中国民间的手工艺品;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图片(如下图)。教师:看来圆真的是无处不在呀!同学们知道吗,圆形,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形状,奇妙在哪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二、新授部分1、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教师: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同学们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并剪下来,得到一个圆片,同学们带来了吗?举起来看看!教师:同学们平时喜欢折纸吗?现在跟着老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一起折一折:先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伴随老师的要求,师生一起折圆片。教师:把手里的圆片打开,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学生:我发现圆上有很多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知道吗,在一个圆里,这些折痕、相交的这个点都有名字呢,下面请大家一起静静的走进教材,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看书后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交流,并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学生: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1教师:拿出手里的圆片,用手指找到圆心。(学生操作)谁上来在黑板上的这个圆中找到圆心?教师请一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的圆片内点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教师:相交的点有名字了,那些折痕呢,谁来说说?学生: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之间的线段叫半径。教师:圆上一点,在哪里呀?(教师指圆内)在这里吗?(教师指圆外)在这里吗?究竟在哪里呀?谁能来指指?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圆上一点。教师:圆上任意一点,是什么意思?学生:圆上很多点中的一个点。教师:圆上到底有多少个点呢,谁能说说。学生:应该是无数个点。教师:你真行,圆上的确有无数个点。教师:现在谁能上来给大家画一条半径?教师请一名学生上来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来表示。教师:除了圆心和半径,在圆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名称,是什么呀?(直径)那什么是直径呢?谁来说说?学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教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看屏幕,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3条线段(课件出示),一起来看,在这里面,你认为哪一条才是圆的直径,为什么?根据课件演示,学生找出圆的直径,并说出理由。教师:(在黑板上的圆中画出一条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直径也就是我们刚才把圆对折时的折痕。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你剪的圆中,找到并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2.深入探究圆各部分的关系教师:你们能在这个圆上再画出2条半径吗?画出来!(学生画)如果让你再画出20条半径,行吗?如果让你一直不停的画,想象一下,能画多少条?学生:无数条。教师:都同意吗?为什么呢?学生: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圆上任意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就是一条半径,所以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教师:半径有无数条,那直径有多少条呢?学生:也是无数条。教师:对,你们真棒!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无数条半径、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