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六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2016·上饶模拟)如图有关实验原理、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A.图1装置可制得金属锰,用同样的装置可制得金属铬B.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C.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D.用一束光照射淀粉溶液会产生一条明显的光路【解析】选B。锰、铬金属性都比铝弱,可用铝热法冶炼,故A正确;收集氨气不能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否则会导致压强过大而导致实验事故,故B错误;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而HCl易溶于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C正确;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淀粉溶液会产生一条明显的光路,故D正确。2.(2016·长沙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解析】选D。A项,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导致所测结果偏高;B项,玻璃中含有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所以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盛NaOH溶液容易使瓶口和瓶塞黏在一起;C项,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层后,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3.(2016·衡阳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B.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C.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D.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解析】选B。加入NaOH溶液又引入了新的杂质钠离子且通过后续操作过滤不能除去,故A错误;用厚布护手,防止玻璃断裂时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插入端,可减小阻力,易于旋进,故B正确;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处,而不是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故C错误;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容易发生爆炸,应使可燃性气体远离火源,故D错误。4.(2016·临沂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B.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饱和氨水C.硅酸钠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D.镁带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解析】选C。A项,金属钠以及钠着火时生成的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反应生成H2或O2,不能用沾水的毛巾覆盖,应该用沙子覆盖,错误;B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直接通入水中,应使用倒置的漏斗,防止其倒吸,错误;C项,硅酸钠溶液有黏性,保存时不能用玻璃塞,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正确;D项,2Mg+CO22MgO+C,应用沙土灭火,错误。5.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A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用pH=1的盐酸配制100mLpH=2的盐酸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解析】选C。A项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可相互溶解,靠分液漏斗和烧杯不能分离,应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然后再蒸馏出乙醇;B项缺少量取盐酸的仪器(量筒);C项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淀粉KI溶液滴入试管中,再用另一胶头滴管取少量溴水滴入试管中,若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有I2生成,即可证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D项缺少反应容器大试管。6.(2016·潍坊模拟)下列关于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①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NO等气体C.装置③中X为四氯化碳时,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选B。装置①中HCl极易溶于水,滴入水后气球膨胀,A正确;装置②中,左边导管进气,可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如Cl2、HCl、NO2等,右边导管进气,可用于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如H2、NH3等,但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四氯化碳在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