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指导思想遵从为了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强化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促进校本研修开展规范化、常态化和实效化,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新常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搭建专业引领平台,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同伴互助式研修”和“网络区域联盟式研修”相结合的办法,使校本研修在立足校情、师情、学情的基础上全面有序推进。以达到资源共享和形成研修规模的效果。研修途径1.名师引领,全面提高做好骨干教师体系建设,构建教研室、片区、学校三级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定期开展活动,定期邀请教研员对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开展指导,以此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实施“小课题”引领机制以“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为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将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研究,促使教师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改善教学。通过研究,唤醒教师的专业研究意识,激发他们的专业研究热情,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其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健全课题立项、过程管理和课题结题的管理流程,使课题真正成为校本研修的有效载体。3.开展多种形式“听评课”活动,使“听评课”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交流手段,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研修是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研究目的,通过观摩、分析、评价、探究等方式,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4.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使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化、常态化、实效化。教学常规是教学活动落实的基础,学校将高效课堂建设融入到常规教学检查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常规的一部分,处理好常规教学和课堂改革的关系。5.落实教研组活动的内容。校本研修考评制度为了保证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有效的落实和稳步的推进,并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校本研修制度:一、进一步提高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明确校本研修的目标和任务。1、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体教师都要给予高度重视。2、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3、校本研修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为研究点,以师生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总结提升经验、探索规律。二、健全各级管理,明确各自职责。校长校长是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力建设校本研修制度,发挥学校的研究职能,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教导处教导处是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主要助手,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导处应制定并实施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并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审查教研组、备课组各科教学计划和其它计划,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指导教研组长和教研组长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督促执行。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在校长、教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学科、本学段的业务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本组教学工作,团结全组同志,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验与教学总结,努力提高本学科、学段教学质量。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在校长、教导处及教研组长的领导安排下,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业务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本年级教学工作,带领本组成员搞好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总结,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教学质量。三、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校本研修,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倡导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