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管理制度:①学生到机房上课时按组长的安排有序就坐,不准打闹、说笑,随意下位。②学生上课时,不准带与课堂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自觉维护机房清洁卫生。③不准打游戏、聊天,不浏览非法网站、传播非法信息,不准在电脑和电脑桌上乱刻乱画。④操作中,电脑发生故障,学生应立即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拔插电源,随意开关机。⑤不准利用机房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宜。未经老师检查的软盘不得上机使用,防止病毒传染。在建立一定的机房上课制度后,老师利用每次上课的时间强化这些制度。在落实这些制度时,可以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将各班的学生分成几大组,然后有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编号。每次课前注重组织学生按编号就坐,并在课堂注重维持本组的纪律。课结束,总结本组学生表现。积极评价表现优秀的学生,并对有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其次在机房利用教学软件广播教学也是有效组织教学的方法。在机房里上课要使用“红蜘蛛”等多媒体广播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完成在机房里的班级集体授课。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广播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极其重视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二、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学班一般都有五十名学生,而小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力较弱,对于电脑出现的一些变化感到新奇而无所适从。课堂上,教师再怎么精心组织,都往往顾此失彼,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因此,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培养能力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引导为主,以辅导为副。“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打不开思路。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比如刚学习鼠标操作时,通过游戏软件的操作,大家的合作帮助,很快掌握鼠标的操作。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可进行作品展示操作速度等进行活动。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自我展现。1、形成"学习合作小组"。我们对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归类,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合作小组则体现在座位表的编制上,再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我们对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2、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注意"代做"的现象,应加强监督与教育。接着,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说话流利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再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一般都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一节课后,评一评哪组为“最守纪律小组”、“发言最积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口头表扬为主)通过评比,可以让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三、加强评价的导向作用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何从过去“为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转变为今天的“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面向21世纪,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