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做保康名师而奋斗——有感于保康县2016年名师及名师培养对象培训会马桥镇小学郭远芳很高兴能成为保康县名师培养对象。3月24日保康县教育隆重召开了保康县2016年名师及名师培养对象培训会,会上襄阳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强、隆中名师汪厚旬、省级名师崔德丽几位“专家”针对如何成长为名师进行了深刻剖析,为我指点了迷津,受益匪浅。一、严格筛选,精心培育,促使教师成长。通过培训会,我认为保康县2016年的名师培养对象领导们经过了仔细筛选,准备认真培育,促使一批教师成长为保康县名教师,带动保康教育的生本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迈出深水区。一是名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比以往考虑得更全面、更具体,尤其重视对生本教育研究有一定深度教师的选拔。同时大量吸纳年轻、有知识素养、有工作热情的教师成为保康名师培养对象,去掉了以往有关教龄方面的条件,给了年轻教师更多的培养和成长的机会。二是名师培养对象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教师,让体育、音乐、美术、品德、科学等短线学科的教育教学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有了同等的地位,不仅是给了更多教师发展的空间,也使教师更注重在短线学科中专业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研究,真正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核心理念——让学生成为最终受益者。三是选拔过程公开、严谨,不送人情。通过层层筛选,综合考虑,对照标准严格评比,最后综合各方面意见,确定了一批名师培养对象。培养对象公布后,县教育局立马召开培训会,使培养对象们明白为什么要成为名师,怎样才能成为名师,给自己定目标。二、转变理念,强化学习,向名教师迈进。1、教育思想的转变。郭强所长的《中小学教师科研的路径与方法》让我明白:要成为名师,首先得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记得以前学校领导一提到科研或者是课题研究,我总觉得这与我好遥远啊,也始终坚信只要自己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困生,学生考个好成绩,不辜负学生、不辜负家长;按时上交各种档案资料等,就是一位好老师。听了郭所长的讲座后,我彻底推翻了以前的我:时间加汗水式的教学模式不是生本教育,早已out了,真正的名师是拥有一个科研的头脑,用科研的模式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带动一批老师走向成功,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2、做科研的懵懂认识。以前一提到课题研究,我的脑海就闪烁着“我研究啥?”、“咋研究啊?”……,然后就是不了了之。郭所长的讲座中主要教了我们教师怎样开展课题研究,包括怎样选择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何规范填写申报课题表,怎样确定课题研究的题目,怎样结题。讲座的内容非常清晰,我也知道我自己要“研究啥”了——“自己在教学中所有遇到的困难,与各科教师、班主任的交流中发现问题,与学生交流中发现的问题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郭所长还选用了大量事例来教我们开展研究的基本步骤,写论证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在确定课题的名称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等。在这一系列的学习中我对“咋研究啊?”有了清醒认识。三、勤学常思,坚持努力,助自己成为保康名师。1、勤奋。接近50岁的崔德丽教师能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出国学习的教师之一,刚开始听说这个消息,我也挺纳闷的:其貌不扬的崔老师有什么过硬的本事还能到美国去参加培训?崔老师的《由“学”思“教”》讲座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她在美国参加培训时老师上课的一些情况,听完她的交流后,我找到了答案。是崔老师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好学的精神让她当之无愧有出国参加培训的资格。崔老师是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师,离退休的年龄也不远了,但是她对自己的工作却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从崔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他们参加培训的照片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培训时,她像小学生一样积极投入到老师的课堂活动中来,培训结束后,她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我觉得崔老师讲座以自己的亲身学习经历在向我们展示生本教育的方法——在小组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展示中学习、在参观中学习。我还牢牢记下了崔老师送我们的几句话“Tellme,I’llforget。(告诉我,我会忘记。),Showme,Iwayremember。(做给我看,我可能记住。)Involve,I’llunoderstand。(让我参与,我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