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曾称小歌班、绍兴文戏。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此剧种。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越剧越剧的行当主要分小生、小旦、老生、小丑四类。这四个行当被称为越剧的“四柱头”。在这“四柱头”当中又以小生、小旦(小花脸)为主。除了这四行当外,还有老旦和大面(大花脸)。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筱丹桂、竺水招、徐天红、张桂凤和吴小楼是著名越剧演员,人称“越剧十姐妹”。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王老虎抢亲》、《五女拜寿》、《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白蛇传》、《孟丽君》、《柳毅传书》、《沙漠王子》《九斤姑娘》、《孔雀东南飞》、《追鱼》等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范瑞娟、袁雪芬版《十八相送》提问:《十八相送》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怎样的形象?梁山伯:淳朴忠实祝英台:热情真挚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音乐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何占豪陈刚何占豪(1933-)浙江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越剧《孔雀东南飞》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1935-)上海市人。,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学钢琴。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陈刚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琵琶协奏曲。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春景鸟语花香爱情主题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控诉化蝶(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共度共玩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接着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爱情主题提问:该音乐由什么乐器演奏,有什么特点?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曲折,带有越剧韵味。节奏舒缓,情绪明朗。呈示部相爱草桥结拜长亭惜别同窗共读展开部抗婚抗婚楼台诀别哭灵投坟再现部化蝶再次奏出爱情主题,展现了梁祝二人双双化蝶,在花丛中自由飞舞的浪漫主义画面。——简约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曲《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