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通过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指导我们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并反思自己。《指南》让我更加明确了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一般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我这样刚接触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资源。特别是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很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中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去市场《参观水果店》的过程中,幼儿懂得怎样买水果,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店主交流沟通的。还有买回来以后自己做各种食物,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鲜活的教育。从教育课程方面来说,《指南》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达到怎样的目标有了更加详细、明确的解读。教育建议中也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供我们学习参考。比如在“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这个领域,提出了3—4岁的孩子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的提出请求;4—5岁的孩子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5—6岁的孩子会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这些目标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水平能力发展差异。3—6岁的幼儿个性已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是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因素之一。这个时期的幼儿最喜欢与同伴相处,无论是做游戏还是其他活动都能找到共同语言,并且能从交往中体会合作的乐趣。以上是近期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只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