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来宾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陈福连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结构、性质、用途及相互关系(重点)2、了解有关氨水的性质,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别(难点)二、教学准备:投影仪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铁架台(带铁圈),导管,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夹子,滴管,双孔塞,烧杯,水,酚酞等三、学习过程:[新闻导课]据新安晚报消息:2007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包围。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思考与交流]1.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学生讨论]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板书]一、氨气的物理性质[教师展示]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问题]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A.学生活动预设:凑近闻,扇闻B.教师活动预设:若学生用凑近法闻,降解危险性,若学生用扇闻法,加以肯定。[小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提出疑问]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对空中喷洒?[猜测]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1酚酞溶液氨气极易溶于水压强减小水往上流产生喷泉NH3喷泉实验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实验步骤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剩有的烧杯(预先在里滴入少量溶液)。轻压滴管,使少量的进入烧瓶。实验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实验结论氨气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归纳整理】:“喷泉”的形成原理(1)、喷泉形成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气体HClNH3CO2、Cl2、SO2、H2SNO2+O2吸收剂______或_______溶液________或盐酸_______溶液水[过渡]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那么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水的成分又是什么呢?[板书]二、氨气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A、学生活动预设: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B、教师活动预设: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设想推测]假设NH3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NH3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学生实验验证]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现象及结论]石蕊试液变红,表明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A、学生活动预设:氨水中的粒子:NH3、H2O、NH3·H2O、NH4+、OH-B、教师活动预设: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提出问题]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学生活动]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2[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探讨的知识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反应[板书](1)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4++OH-[拓展]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700LNH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0.9g·cm-3,则氨水的浓度为()A.18.4mol·L-1B.20.4mol·L-1C.34.7%D.52.2%[学生活动]动手练习。[解析]氨水的溶质是NH3.H2O,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NH3分子计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34.7%故选择A、C。[小魔术]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位同学手拿玻璃棒蘸点浓氨水,另一位同学拿玻璃棒蘸点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两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大量白烟产生。[板书](2)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实验探究]上述实验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本身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