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五个能源基地中()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2.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解析第1题,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A对。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开采加工和东输为主,发展方向是向中下游发展,B错。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重,C错。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D错。第2题,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将种植业转向恢复草地,实行放牧业,A错。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生产技术,发展节水技术,提高循环利用率,B错。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对。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控制畜牧业合理发展,D错。答案1.A2.C(2015·湖南湘潭高三第三次模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流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沿岸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我国六大淡水湖之一的滇池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目前,湖底存有淤泥8000万m3-1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下图是历史上滇池水域的变迁图。据此完成3~5题。3.据图判断,滇池湖水较深的区域可能是()A.西南部B.西北部C.中部D.东部4.滇池湖底淤泥可能来源于()①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②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③大气干湿沉降,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④湖底火山喷发物淤积⑤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5.目前,滇池外海淤泥疏浚三期工程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该工程的意义有()A.使滇池的发电能力增强B.利于改善滇池水质,消除富营养化C.增加了滇池的通航能力D.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湖岸线变化,宽度越大,说明湖水浅,反之表示湖水深。所以最深的区域可能是西南部,A对。B、C、D错。第4题,滇池湖底淤泥可能来源于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①对。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②对。大气干湿沉降,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③对。湖底火山喷发物形成岩浆岩,不是淤泥,④错。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堆积,⑤对。所以B对。第5题,根据材料,淤泥太多,导致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所以滇池外海淤泥疏浚的施工,主要意义是改善滇池水质,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D错。发电、通航不是滇池的主要功能,A、C错。能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是消除,B错。答案3.A4.B5.D(2015·湖北黄冈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表格,完成6~7题。表一(年径流深度即年径流总量除以流域面积)清水河(黄河上游某支流),流域面积435km2年代森林覆盖率(%)年降水量(mm)X年径流深度(mm)Y径流系数(Y/X)6025.31489550.0937055.29451460.0838057.88416230.045表二万泉河(海南岛)流域面积727km2年代森林覆盖率(%)年降水量(mm)X年径流深度(mm)Y径流系数(Y/X)6040242816760.697015260118050.696.从表格中可知()A.清水河地区,森林覆盖率增加,导致流域年径流系数相对的减少B.普遍而言,年降水量越大,年径流深度越大,径流系数越大C.万泉河地区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大于清水河地区D.两流域径流系数都小于1,最主要是森林的吸收、截留和蒸腾7.就清水河流域而言,为了提高径流系数,人们的下列做法符合当地实际的是()A.大规模植树造林B.人工降雨,增加年降水量C.种植耐旱的乔木、灌木和草D.开垦梯田,发展种植业解析第6题,清水河流域在上述时间内森林覆盖率上升,植被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能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