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81802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81802综采工作面自2015年5月13日开始回采,于2015年10月19日回采结束。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一、工作面概括1、81802综采工作面布置在石炭系组18#煤层,煤层平均厚度3.06米按照地质报告显示为稳定可采煤层。工作面标高1080〜1126米。工作面切眼以北268米为矿界,在实际掘进过程中,此区域煤层出现底鼓,工作面部分地段为无煤区,经矿务会议研究决定弃采;工作面西部距矿界21-52米;南部为18#煤层下山巷道;东部间隔15米为818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2.81802工作面走向方位为19。48'41",工作面走向长度680-759米,设计平均可采长度680米,工作面长度130米。工作面煤层整体呈倾斜上山仰采,倾角平均11°左右。在实际采掘过程中揭露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较复杂,工作面运输顺槽80-220米段倾斜角度较大,平均26°左右,最大倾角达31°;工作面回风顺槽510-640米段仰采角度及倾斜角度均较大,平均25°左右,最大角度达28°;工作面中间主要分布有2条断层,断距分别为1.5米和1.8米,断层走向分别为17。48'36"和358°,均与工作面斜交;除2条主要断层外,还零星分布着2-3条断距0.5米左右的小断层,均与工作面斜交。3、工作面顶板由灰—灰白色中细砂岩互层,向下变为粗砂岩,底部深灰色砂质泥岩。局部地方夹有煤线,厚度0.3m,极不稳定。4、矿井为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页脚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主要为顶板裂隙淋滴水。在初期顺槽巷道掘进至煤层走向和倾角较大地段时顶板林水量有增大现象,巷道完成掘进30余天后水量逐渐减小,直至无淋水现象。6、储量动态:81802工作面顺槽设计平均长度720米,平均可采长度680米,设计切眼长度130米,设计可采储量36.8万吨。在实际回采过程中,由于受到大角度仰采和倾斜角度,以及断层的影响,工作面推进至距切眼245米处时端面距发生漏顶,随后进入过漏顶阶段,历时近4个月,直至工作面推进至距切眼278米处时,过漏顶结束。经矿务会议研究决定,81802综采工作面停采搬家。工作面实际推进长度278米,回采原煤15万吨。二、工作面基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81802综采工作面位于井田西部,布置在18#煤层。2、巷道布置与联通形式:81802综采工作面由一条运输顺槽、一条回风顺槽和工作面切眼构成U型采煤系统;材料由回风顺槽运入、运出,铺设30Kg钢轨,巷道中分段安设有55Kw和45Kw调度绞车进行运输,通过联络风门与18#煤层运输下山(皮、轨合一)联结运输顺槽安设一部DSJ80/80/2x16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与18#煤层运输下山(皮、轨合一)皮带联通完成运煤任务。3、巷道支护情况:运输顺槽沿18#煤层顶板掘进至井田北部边界,方位19。48'41",与皮带下山(机轨合一)联接,长度680m,净宽4.8m,净高3.0m,净断面14.4m2,矩形巷道,锚(索)网联合支护。担负原煤运输、进风、行人任务。页脚回风顺槽沿18#煤层顶板掘进至井田北部边界,方位19。48'41",与回风下山联接,长度759m,净宽3.8m,净高3.4m,净断面12.92m2,矩形巷道,锚(索)网联合支护。担负运料、回风、行人任务。4、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1)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从安全技术管理和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2)根据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与顶底板岩性选择ZF13000/23/36型液压支架、MG400/930-WD型采煤机、SGZ800/630型刮板运输机、SZZ1000/315型机、PLM300型破碎机、DSJ80/80/2x16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及其它配套综采设备。(3)工作面推进方式: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受地质条件影响,工作面整体呈倾斜上山仰采。在推进过程中,加强对支架、采煤机的管理,有效防止割煤过程中采煤机后倾下滑。(4)采高确定:28#煤层厚度平均为3,06m,综采液压支架支撑咼度为2300-3600mm。采用一次采全咼,在液压支架支撑咼度围。(5)采空区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52米,周期来压步距为28-32米。顶板垮落良好,无需强制放顶。5、回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