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乐都学校艺术教育现状及思考峨眉山市乐都小学童继吴(18990611132)4月7日上午,我有幸观赏了在峨眉一小书院剧场举行的“2016川港教育交流计划音乐会”。来自香港基湾小学(爱蝶湾)、香港基慈小学、香港基真小学和峨眉一小四校的孩子们,同台演绎,给大家呈现了一场丰盛的视听盛宴。特别是香港基湾小学(爱蝶湾)的管弦乐队,在著名指挥家冯启文先生的指挥下,孩子们演奏的《天鹅湖》选段《法兰多尔舞曲》等曲目,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他们娴熟的指法和演奏技巧,不俗的音乐修养和深厚的艺术功力,让我这个在学生时代参加过管弦乐队、工作后组建过管弦乐队的乡镇学校音乐课教师叹为观止。然而,学校艺术教育现实是残酷的。尽管上面越来越重视,专业课教师的素养也越来越高,教学装备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学校艺术教育的环境似乎越来越宽松。但是,作为艺术教师的我却感到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一、我校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1、艺术教师地位不高,编制不足。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艺术教师人均每周上课在12—14节课不等,还要承担额外任务,工作量大。跟初中部教师普遍每周上课在4—6节课,小学部语、数教师每周上课在8—11节课相比较,显得有些不公平。年底奖金分配按平均数的百分之七十计算却是最低的。从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看,全是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教师,而高级职称为零从社会舆论看,虽然近年来反复提倡提高艺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实际落实还是远远不够,存在的差距还很大,轻视音、美和对艺术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学校在评先、评职时(以当年艺体科抽考合格后,全体教师平均数的百分之七十计算)从不考虑音、美学科的特殊性和艰苦性,晋级评优存在偏重文化课教师的现象,艺术学科教师评高级职称更是可望而不可及,艺术教师被迫转语、数或班主任岗没有转岗的全是小学一级,造成艺术教师队伍思想上不稳定。2、教师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素质教育要求音乐、美术学科与其他所有学科地位平等。学校规定,音乐、美术一节课的系数是1.0,语、数课的系数是1.4。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应付上级检查而必需开设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占用,更有甚者一学期学生只上了屈指可数的几节音乐或美术课。音乐课、美术课除了抽考年级外,学生不能较好地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艺术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尴尬。3、学生家长认识不够。在我校,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艺术课教师在多数家长心中就是可有可无“副科”教师。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这一点,没在我校上过艺术课的同行们是体会不到的。4、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尴尬。我校还是比较重视艺术教育的,曾经先后举办过多个这样那样的兴趣小组,参加过峨眉山市级的艺术竞赛并获得好评。然而,从去年学校乡村少年宫正式开班以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学校合唱团班、鼓号队班学生人数严重不足,经领导、班主任的再三动员,勉强开班后,学生流失相当严重。进入了流失、补充、再流失、再补充的循环怪圈。照这样下去,办班的质量将大打折扣。让我感到郁闷的是,人家峨眉城里的学生交钱到校外学艺术都很积极,而我校的学生不需要交一分钱,却还要苦口婆心地动员。真是太让人无语了啊!经调查,喜欢、想来参加合唱团、鼓号队的学生高达95%以上,从正常思维看,参加学生人数应该是爆满才对,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究其原因,其阻力是家长对艺术教育认识严重不足。家长们对音乐、美术学科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够,对“孩子升学”方面的功利性要求远远高于艺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才有了这两个班与语、数学科无关,与学习无关,不支持、甚至不准许参加某班,指定参加某班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选择。5、缺少正规培训。...